近日,电视剧《乘风踏浪》在全网热播,题材以上世纪80、90年代葫芦岛兴城为背景,讲述了兴城泳装人乘着改革东风成功创业的故事。
时任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和宣传部长的石文光是葫芦岛政府规划泳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与亲历者,作为《乘风踏浪》电视剧的幕后推动者,他不仅对兴城泳装产业历史、现状如数家珍,更对文创产业、城市转型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近日,《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到石文光,听他讲述泳装产业和城市的唇齿相依。
他首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
葫芦岛兴城的一位大妈,已经年届九旬,她对我说,第一件作为商品的泳衣是她用手工缝制的。乡亲们说,活干得太多太累了,以至于大妈的手至今无法握住一个苹果,但她却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生活。
她要的是什么呢?改变!
大妈的女儿同样是一代泳装创业者,她每天用自行车载满驮着近百公斤的布料回家,一路上为自己的产品构思了三个品牌,分别叫做:金帆、金雪、妮梦,所谓金帆、金雪,她是希望财富翻番地来,像雪片一样哗哗地下,所谓妮梦就是要实现创办自己泳装工厂的梦想,摆脱贫困的纠缠。
她要的是什么呢?还是改变。
如今,女儿的儿子创建了自己的泳装工厂,可是一把大火把工厂烧得精光,国内外承销商等待着提货,他的选择是委托其他工厂加工,并用专机运往国外,于是我们看到空中一架飞机,运载的不是冷冻易腐食品,而居然是泳装。他对我说:“泳装工厂可以被烧光,但是几代人积累下的商业信誉不能被烧光”。
他要的是什么呢?依然是改变。
让我们看看改革开放40年,这个群体究竟改变了什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葫芦岛兴城的泳衣产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前,兴城泳装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家庭作坊,自产自销。40年后,兴城泳装企业不仅成长壮大,经营业态也进一步扩展,产品远销世界。兴城这个人口只有50万的东北小城,聚集了4000多家泳装生产企业,年产值150多亿元。
01
老工业基地求变
重化工业城市向“创意生态”城市转型
葫芦岛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和重化工业城市,在新世纪初,也曾站在城市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
当时,市里开始对城市发展方向探路,并开启了对葫芦岛这个城市的重新认知。
他们通过梳理葫芦岛自然和人文资源,剖析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甚至用拟人的方法,为城市进行画像。他们认为,要以城市自身现有资源优势来发展,积极寻求一条差异化的城市转型之路,寻找它的城市基因。那么,就要考虑我们是谁?从哪来?要到哪里去?并从自然禀赋和人文历史资源进行了梳理,从而找到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从中确立城市三大发展战略。
从自然禀赋看,葫芦岛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辽东湾最大的岛——觉华岛,有流淌了1300多年的温泉,还有溶洞、火山、峡谷等多元化地貌,还有辽宁第二长的263公里海岸线,而且80-90%全是沙滩。阳光、沙滩、海洋与人类构成一幅最美的图画,集“城、泉、山、海、岛”于一体,这些都是自然的馈赠,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自然禀赋。
从人文历史来看,葫芦岛坐拥265.2公里长城文化沿线,九门口水上长城是东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兴城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四座古城之一,兴城温泉康养等旅游目的地闻名遐迩;285公里海岸线上,有辽东湾最大岛屿觉华岛,秦始皇东临碣石的驻跸之地碣石宫遗址。现有国家AAA级及以上景区24处、省级旅游度假区3处、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天然海滨浴场1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9项。同时也有大量的以女性为题材的历史传说故事,例如兴城的菊花女,绥中的孟姜女,连山的虹螺女等,这些阴柔文化基因决定了这座城市是女性的城市。同时,葫芦岛建市历史很短,从城市发展来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所以把她定位为“美丽少女”。
虽然葫芦岛拥有浓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人才欠缺、教育不发达,百余年的重化工业发展尽管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财富,但也留下了一定的历史沧桑。
如何改变?
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当时决定,要从重化工城市向“创意生态”城市转变。
2012年,葫芦岛市发布《葫芦岛创意生态宣言》,率先在全国提出“创意生态城市”概念。
所谓“创意生态城市”,它是一个适合创意生活与创意生产的城市发展环境。它不仅关注创意产业,更关注作为创意产业主体的独立个体及其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探讨人与社会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下,风行一时的city walk,早在十几年前,就已被这座创意型城市付诸实操。当年,其“万人比基尼城市巡游”就两度霸榜吉尼斯纪录,成为传播度极高的热门话题。
02
向文化创意产业升级
泳装产业从阳光沙滩中萌芽
改革开放后,旅游业兴起。一到夏天,葫芦岛这座气候凉爽、风景宜人的滨海小城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度假。泳装产业因葫芦岛靠近海岸,在美丽的沙滩开始萌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城泳装产业牢牢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系列改革开放新政陆续出台,迎来了大发展。
石文光回忆称,虽然当时泳装产业产值还不到10亿元,但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确已有很多。从个人到家庭作坊再到小工厂,葫芦岛民间泳装产业就这样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产业的发展,也很快传导至上游产业,并开始发挥葫芦岛石化化工、尤其是聚氨酯产业资源和基础的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并拉动上游聚氨酯产业以及氨纶、锦纶、经编等上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闭合。
当然,葫芦岛泳装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辽宁省委及葫芦岛、兴城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无论是资源、资金投入还是政策的扶持方面都给予很大力度。如当时出台了“政、产、学、研、会”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合力推动泳装产业发展。此外,葫芦岛泳装产业也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诸多专业协会的大力帮助。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一个城市的转型也是如此,必须找到能撬动城市转型的支柱产业作为支点。一个产业要成为城市转型的支点,这个产业必须是一个集群,同时必须具备三大条件:第一,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并具有产业联动价值、融合能力及衍生能力;第二,需要具有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第三,是必须能抽取一个概念、符号与这座城市的属性相契合。在葫芦岛,泳装产业完全符合这些要求。所以,泳装产业很快被确定为城市转型的“阿基米德支点”。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支点作用,葫芦岛又创造出“生产型集群、公共服务型集群、虚拟服务型集群”这一金字塔状、复合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当时,很多泳装企业都是个体小作坊、小工厂,赚到的仅仅是手工钱,名声再大还是成不了气候,用石文光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小、散、低、难”。而要把产业真正做强,让产业“高、大、强、聚”起来,就不能满足于民间的“小打小闹”,要尽快从低端加工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端市场迈进。
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有三大特征,即高度的渗透性、融合性和增值型。当时的泳装产业还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如何从低端走向高端?当地政府意识到,要将研发、设计、品牌和渠道做强做优,即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品牌创优、渠道创通。只有这样才能占领价值链的高端。这也是泳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有了支点,还需要杠杆。会展经济属于文创产业,其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作为撬动泳装产业支点,驱动城市转型的工具杠杆,会展不仅促进产城融合,更易形成产业联动,还能孵化出新型产业,从而带动城市转型,建设创意生态城市,推动城市发展走向蓝海。
03
一段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值得记录的产业历史
小泳装、大产业,小支点、大作为,小会展,大联动。
凭借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泳装,葫芦岛实现了从东北传统老工业基地向现代时尚文化都市的华丽蜕变,这是一个城市的新生,也给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带来了希望。
在泳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两条清晰的主线:一条是产业发展线,积极利用科技创新和文化驱动产业链,实现一精多元的产品结构,如,兴城已形成泳装、瑜伽服、沙滩装、骑行服及面辅料配件等轻运动系列产品多样化产业发展格局,自主品牌达80%以上。
另一条线是人文线,以创业故事,人文情感为线索,带来泳装产业的衍生产品。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泳装企业家非常了不起,不仅通过努力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更是带动葫芦岛泳衣产业不断向前,他们中有的是还在为生计奔走的个体户,有的是将产品卖向国外的企业家,但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鲜活生动,且为葫芦岛泳装产业注入了温度。
“将兴城泳装的创业故事拍摄成影视作品,一直是我的梦想。为此,努力了十几年,也找了很多编剧和机构,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其实,石文光一直来都非常希望能够以影视剧的方式来呈现葫芦岛泳装产业从加工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生动历史,并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寻找编剧,直到机缘巧合之下与葫芦岛人编剧徐正超相识,在2019年才得以实现了这一夙愿。
为此,石文光向葫芦岛、兴城两级党委和市政府提出这一想法,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推动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两级党委宣传部门的积极配合。电视剧播出以来,得到了全国观众们的认可和喜爱,让大众对葫芦岛泳装产业和城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乘风踏浪》作品是泳装产业典型的人文衍生品。可以说,这部剧浓缩了葫芦岛兴城改革开放40余年来泳装产业的发展脉络,彰显了几代泳装人奋发图强的精神世界,几代人的创业故事值得铭记,兴城泳装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值得抒写!
《乘风踏浪》展现的不仅是彭锦西的奋斗历程,更演绎了一个时尚产业乘着改革开放浪潮蓬勃发展的时代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