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荔城区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方位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荔城区有41个项目被认定为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其中10个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今年,荔城区计划组织实施其中至少25个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加快引进智能化项目和数字化服务商,提升全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
智能化改造加速
数字化转型跟进
日前,在莆田市百合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条生产线正在全负荷运转,切线、缝纫、上胶、切割、裁断……一道道生产工序均可自动完成,几乎在无人辅助的情况下,将一双双鞋子快速成型。
莆田市百合鞋业有限公司位于荔城区黄石工业园,是一家国际运动鞋品牌的代工企业。该公司根据合作方的工艺需求和技术变化,增加资金投入,一次性购置全新制鞋设备,对传统生产车间进行更新升级,形成高度自动化协同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提高三成、能耗降低两成以上。
制鞋是荔城区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构建起一条从鞋材、模具、成品鞋至贸易、物流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荔城区鞋业规模达到全市的一半左右,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鞋企集聚区。
“相较于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更高一筹。智能化偏向于生产自动化的升级,而数字化则涉及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整理、应用等,不局限于生产环节。”荔城区工信局副局长陈伟说,在各级扶持政策的叠加下,补贴力度也相应加大,助推企业全面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跑步进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作为莆田老牌服装生产企业,才子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改造起步早。如今,数字化生产车间已覆盖裤子、衬衫、西服等不同产品类别。
在才子服饰工业园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一条条裤子自动悬挂起来,每个工位上都配备了数据采集器,实时向后台传输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这一场景归功于公司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SAP-ERP系统。该系统可自动接收生产订单及工序、工价信息,反馈生产进度,自动报工统计。
“要想在行业内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持续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才子服饰IT部门总监方伟强解释说,SAP-ERP系统如同一个“大数据超算中心”,负责分析从探头采集到的全流程生产数据,经整理后形成生产工艺最优数据库,对生产进行精准管控。
在数字化生产车间助力下,才子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设备也在不断迭代换新。“为了解决衬衫在日常着装中易皱的难点,公司引进最新前沿设备,可实现免熨抗皱技术。衣服洗完晾干后,无需自己动手熨烫,平整度可达业内目前公认的最高级别。”才子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中心经理姚萍萍说。
引进数字化服务商
回应企业迫切需求
在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消费者排队站上一台设备进行脚部数据采集,仅需等待两小时,即可拿到完全契合自己脚形的鞋子。据介绍,双驰实业是一家头部鞋企,借助中电望辰科技有限公司为其量身设计的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率先打造出国内制鞋行业首条规模化、产业化、个性化定制示范生产线。
“与之前的生产线相比,这条生产线减少了八成的一线工人,每天可以产出1500双个性化定制鞋。”中电望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刚说,新的生产线能够做到混款、混色、左右脚不同码同时在线生产,相较于传统生产方式缩短了九成生产总时长,也将产品不良率从原来的5%降至现在的2%。
2019年,中电望辰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在莆田主城区,成为当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龙头服务商,为全市有基础、有意向、有潜力的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但是,相对当地传统产业的庞大数字化转型需求,类似企业的数量和类型还显得不够。
作为莆田鞋业领域知名的自主创牌企业,青春之家(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主要依托荔城区的制鞋产业带,培育出比较成熟的“玩觅”品牌,该系列产品通过电商、直播等渠道和商业新模式畅销海内外。
青春之家生产基地位于荔城经济开发区,计划投资两三亿元,改造现有的旧厂房,建设数条智能信息化生产线、数字智能云仓储一体化设施等。
“我已经通过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同行好友,找到了5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化服务商,从中挑选最合适的解决方案。”青春之家董事长郭景说,荔城区乃至莆田全市的数字化服务商,还无法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元迫切需求。
为补齐数字化服务商不足的短板,当地政府探索在地产业“强强联手”新路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今年2月,一场产业服务联盟活动如期举行,现场推动鞋服、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与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成功牵手”,实现本土重点产业链融合发展。目前,华峰华锦有限公司、莆田市永丰鞋业有限公司等荔城区鞋企,已与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中电望辰科技有限公司等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开展供需对接。
“经过前期努力,我们的一个数字经济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莆田市荔城区招商办主任徐毅龙介绍,该项目基于百度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在荔城区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服务数字政府、产业数智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领域,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