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桑茧做链条 “黔江造”踏上“新丝路”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9-06 15:42:22 来源:黔江融媒

丝绸,在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古丝绸之路上最抢手的商品。如今,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黔江区,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围绕茧丝绸和蚕桑生物两大产业集群,让大山里走出来的“黔江造”,踏上了“新丝路”。用“丝丝入扣”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破茧成蝶”的生命力,续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8月上旬,黔江区完成夏茧收购,全区2.4万张夏蚕,产茧量超2万担。刚收购的蚕茧第一时间就被送往正阳工业园的丝绸加工企业,在这里经过选茧、煮茧、缫丝、复摇等6个工序后,制成雪白明亮的白厂丝。

  黔江的气候好,蚕茧的单产高、质量好,还获得了有机茧认证。生产出来的白厂丝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黔江班列,能够非常便捷地运往钦州港,再销往海内外。目前,双河丝绸已发展为年产值近2亿元的重庆市重点龙头企业,产品涵盖生丝、床品、服饰、保健品等,市场辐射至斯洛文尼亚、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

  近年来,黔江区持续以“政策强”支撑“产业强”,连续出台政策支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整合政策、资金、项目,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截至目前,黔江区在地桑园面积已达到10万亩,年产茧8万担左右,蚕茧产量连续13年居重庆市第一,先后荣获“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黔江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蚕桑之乡”“桑蚕茧国家地理标志”4个国家级牌子。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有了品牌保证,采购商纷至沓来。黔江区通过招商引资、东西协作项目相继建成“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和“山东海通丝绸全产业链加工园”。茧丝绸产业集群每月生产订单不断,三年来,仅创汇就超过了4000万美元。

  在做大茧丝绸产业集群的同时,黔江区还围绕“蚕桑+”做足文章,让废弃的蚕桑枝条变废为宝,摇身一变成了食用菌培养料,先后开发出具有黔江辨识度的全桑枝黑木耳、猴头菇、鹿茸菇、赤松茸、羊肚菌、桑黄等产品。同时,大力培育羊肚菌、桑枝木耳等黔江特色生态品牌,黔江羊肚菌还获得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和“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称号,蚕桑生物产业集群由此起步。

  为进一步助推桑枝菌产业发展,2021年,西南大学、黔江区蚕业总站结合多年来桑枝生产食用菌实际,申报了《全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于今年6月开始实施。该标准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菌种选择、原料及预处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七个方面进行规范,为高效利用桑树枝条作基质培育绿色食用菌提供了重庆市地方标准。下一步,黔江区力争年生产全桑枝菌棒1000万棒以上,实现农业产值1亿元。

  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再到生物资源加工,一条蚕桑全产业链环环相扣,年综合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黔江30个街道、镇乡上万蚕农实现增收。黔江区林业局局长田涛介绍:“下一步黔江区将以打造成渝地区蚕桑产业示范带为目标,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丝出口基地、全国蚕桑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力争2027年蚕桑综合产值实现35亿元。”

文章关键词:  黔江 蚕桑 蚕茧 产值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