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卡普织锦展亮相晴川阁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8-14 09:38:41 来源:武汉晚报

  过去,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西兰卡普,待到出嫁时,不论织锦数量多少,都要作为嫁妆带到男方。8月13日,被称作“土家之花”的西兰卡普从恩施来到武汉,亮相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记者13日上午前往观展,被眼前织锦的质地、色彩、图案吸引和打动,无论是织锦壁挂、围巾、领带,还是西兰卡普布料的杯垫、布包等文创品,无不透出朴素之美,其棉质朴实,红蓝黄主色调为底色的图案古朴厚重,布面上织出的动植物形象灵动可爱。

  此次展览由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恩施州博物馆、恩施市博物馆及来凤县民族博物馆共同举办。恩施州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胡征一告诉记者,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花铺盖。

  西兰卡普图案是土家族人民早期审美意识、宗教观念、造型艺术表现的手法之一,在早期的图案纹样中,“万”字纹是西兰卡普纹样中运用最多,也是最古老的纹样之一。图案“台台花”则体现了土家人对虎的崇拜,图案“四十八勾”体现了土家族人对蜘蛛的认识、对夫妻感情的融洽、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憧憬,再如丝瓜花、藤藤花、莲蓬花植物花纹表现了土家族人生活的周边自然环境。

  土家姑娘重视织锦技艺的原因不仅在于它与自己的爱情婚姻密切相连,还在于土家织锦技艺的掌握程度是女儿身价的体现,是婆家和周边人衡量土家姑娘是否心灵手巧、贤惠能干的重要依据。土家织锦也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逢重大节日,比如祭祀、婚丧等都会派上用场。作为没有文字的民族,西兰卡普是土家人文化艺术的符号与烙印,见证着传承土家族织锦技艺的过程。

  胡征一介绍,土家织锦雏形于秦汉,成型于两晋,成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分布区域主要是湘鄂交界的恩施州与湘西州,尤以酉水流域的来凤县、龙山县为盛。

  1957年土家族被确认为单一民族,西兰卡普被正式命名为“土家织锦”。2006年西兰卡普织技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的土家织锦大多使用天然染料,随着时代的变迁,通过西兰卡普非遗传承人传承与创新,如今的西兰卡普已被广泛用于现代家居,包括壁挂、被面、枕套、床罩、盖毯、围巾、包、服装、鞋垫等。

  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张丽红表示,此次与恩施州博物馆合作举办具有民族文化、非遗传承特色的“土家织锦——非遗传承西兰卡普展”,让武汉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对民族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