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织茧,群众致富。眼下,随着一大批白白胖胖的蚕宝宝逐渐长大,进入吐丝结茧的关键阶段,陕西省吴堡县的蚕农们即将迎来收获季。此时也是他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他们充分运用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着蚕桑的产量和品质。
6月24日,在吴堡县寇家塬镇杨家塬村蚕农杨文学家的蚕房里,一只只蚕宝宝陆续开始吐丝,杨文学和家人每天认真消毒、喂食、铺设蚕网,并仔细检查室内温度和病害情况。
“我们家今年养了六七张蚕种,现在养蚕技术比过去提高了很多,像老蚕过去是用手一只一只捉到老蚕棍上,现在把蚕网一铺自己就上去了,又省事,结的茧还干净,产量和质量也比原来高多了。”杨文学说。
吴堡县兴桑养蚕历史悠久,从上世纪80年代起,蚕桑养殖就是百姓农闲时节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21年吴堡桑蚕茧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吴堡县共有桑园面积2.3万亩,年产优质蚕茧200余吨。今年,全县春季发放蚕种540张,预计可为蚕农带来收入270余万元。
为充分挖掘蚕桑产业潜力,着力提升品牌价值,吴堡县对栽桑、养蚕、产品加工等生产环节制定了严格标准,同时不断扩大规模,积极谋划桑蚕产业链条延伸。作为吴堡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吴堡县武荣蚕桑开发有限公司和部分蚕丝综合加工合作社一起生产开发优质蚕丝被和蚕丝保健枕等,这些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各地,也带动了整个产业从初级养殖逐渐向深度加工拓展。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吴堡蚕桑在全国的知名度更上了一个台阶。有了品牌效应后,吴堡的蚕茧供不应求,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开发更多产品,争取为吴堡蚕桑发展带好头。”吴堡县武荣蚕桑开发有限公司企业主管张武荣说。
与此同时,为了让蚕桑产业更好地发挥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吴堡县还积极改造现有桑园、新建标准化桑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农企进行蚕桑产业深度开发。
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加码”,蚕桑产业正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推动蚕桑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乡村振兴铺就‘新丝路’。”吴堡县果桑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白兰清说。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