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走到分水岭,如何让新质生产力落地,实现新突围?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5-13 08:49:45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与产业的基本面相结合,妥善稳住旧的,积极发展新的。”5月7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上谈到了对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本次会议除了审议通过了学会多个事项和议案,行业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企业家、专家学者纷纷发言,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整合、文化自信、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谈及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以及让新质生产力落地的方法和措施。

  行业:某些领域差距仍在拉大,科技创新要继续发力

  数据显示,纺织领域全球共有ISO标准530项,其中中国主导编制的仅有37项,占所有标准的7%。“这与我们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的50%,全球贸易的33%,化纤的70%,涤纶的80%相比差距巨大。在ISO标准问题上,我们还不能说我们是纺织大国,我们只有7%的话语权,意味着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我们还没有话语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李陵申认为,我国纺织行业在价值链、供应链的高端上还是有短板的,现在欧美实行的对科技价值链、供应链脱钩断链对我国纺织业也是有影响的。类似的短板并不少见,尤其在高技术纺织品领域更是如此。目前,我国远洋捕捞的渔网还是全部依靠进口。人造血管、人工辅料、心脏支架等高端生物医用纤维制品70%-80%都依赖进口。更让人忧虑的是,近20年来这种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在拉大。

  对此,李陵申表示,科技创新是整个制造业的基石,也是纺织行业重中之重,在纺织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高端化,面对仍然受到国外科技封锁的制约,纺织行业科技创新高端化还需要继续发力。无论科技工作者还是企业领导者,高科技领域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二是高效能,高效能是打造新型工业化和构建现代纺织产业体系的重要依据。三是高品质,高品质是对整个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靠重要的要求,实现产品高品质跃迁是当下迫切的需要。

  伏广伟则认为,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应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和创新价值转化。创新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里,更要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消费市场里的商品和基于品牌目标的精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与产业的基本面相结合,妥善稳住旧的,积极发展新的。

  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姚菊明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企业:更新理念,提前布局,拓展生存空间

  对于棉纺行业来说,目前出现两个现象看似很奇怪,一个是棉价倒挂,国际棉价开始超过了国内棉价;另一个是大量的纱锭停产闲置,同时还有大量的纱锭在大规模布局。对此现象,平棉集团董事长张先顺认为,这恰恰说明我国纺织企业走到了分水岭,中国无论是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都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当下,相对一些中低端的纺织产能逐步退出,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企业的理念、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举例说,有的企业只做一个品种,但把产品做到极致,凡是和他们有冲突的企业基本上都倒下了。从这两个角度看,有新理念的企业往上走,或者进行转移,传统思维的企业往下走。如果不从战略高度思考,未来中国一般的纺织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对于平棉集团的应对之路,张先顺介绍说,公司以前是传统的棉纺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造转型升级,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有机棉再生棉、绿色纤维的主导企业,走了一条差异化道路。同时,公司看准时机进入了亚麻领域,成为干法纺麻世界最大的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优势保证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持续增长。提起无锡一棉,人们自然会想到周晔珺。作为百年企业的卓越领导者,她带领无锡一棉成为中国纺织业的标杆企业。4月份她刚刚退休,在她看来,无论是在岗位还是退休,首先都是一名纺织人,对于行业的现状她深有体会。“棉纺企业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很多都有闲置;一方面是产品出现亏损,价格走低,企业如何走下去,确实到了一个分水岭。”周晔珺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新质生产力,值得企业认真思考。首先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有信心,如何提升竞争能力?一方面是好的东西要传承,另外要不断地创新,纺织业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周晔珺看来,疫情过后,无锡一棉保持平稳发展,一方面是稳住国际高端市场,另一方面是研究中国消费市场,为国内消费者提供具有优势的特色产品,因此纺织行业要多做消费市场研究。此外,还要研究生产方式,对供应链、品牌、材料、市场进行全方位整合。谈到无锡一棉最大的财富,周晔珺认为是人才。目前,无锡一棉中层正职大部分以90后为主。如何让年轻人能留在企业,周晔珺说,企业要关心年轻人,给平台,给舞台,让年轻人在岗位上成才,同时薪酬待遇也要同步到位。不仅要讲奉献,也要让年轻人看到企业未来希望,和企业一起成长。即发集团早在2004年就在越南建厂,“一带一路”战略出台以后,加快了在越南、柬埔寨的海外布局。“现在来看海外的盈利水平比国内好一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刚感慨道,为什么非要往外走?其实很简单,就是几个点的关税谁来承担。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也让即发尝到了甜头。万刚对此深有体会,“你有核心技术,人家愿意跟你合作,否则免谈”。染色不用一滴水,污水实现零排放,即发集团牵头研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凭借这一绿色环保染色技术,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传统纺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万刚强调说,这确实是一项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符合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技术,技术进步发展,一定会催生新的行业。目前纺织企业里面实行双休的企业比较少,但雅戈尔毛纺织有限公司做到了。不仅如此,这家企业去年的利润增加了90%,今年一季度的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80%,是什么让雅戈尔毛纺如此出色?公司总经理周新祥介绍说,雅戈尔目前采取的策略就是走高端路线,内卷的东西不做,不打价格战,产能控制在300万到450万米左右,不做无序的扩张产能。能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参照欧洲的大牌,把品质做好,替代进口面料。“走高端路线肯定还是走得通的,赚有钱人的钱,因为不管国内国外,有钱的群体实际并不少”。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利军介绍说,2017年,进入中石油后,公司的定位是环境工程及纺织化纤综合服务商。今年初,按照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改为绿色低碳及高新材料综合服务商。公司要坚守纺织化纤板块,同时在材料领域也要和纺织紧密结合,重塑纺织大有可为。

  高校:产教融合,调整学科,树立行业新形象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纺织专业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形象还有待提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纺织院校如何发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原校长柯勤飞谈到,提升新质生产力,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就是要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高校人才培养要更加贴近产业需要,学校要做学科专业的大调整,扩充新的专业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的需要。还要做专业内容方面的调整,更加适应企业额需要。此外,要提升纺织业的生命力,结合时代的需要,纺织要和大健康产业、材料产业、时尚产业、生命产业相融合。应用领域在哪里,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在哪里,让提升新质生产力落地。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润军建议,现在纺织涉及社会经济领域越来越广,但社会认知度还有待提高,这也直接影响了纺织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有些学生不愿到企业去。因此,需要行业上下一起努力,用一种新的方式展现纺织,改变社会对纺织的印象,扩大行业影响力。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院长杨红英认为,新质生产力有三层含义: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二是发展创造新质生产力;三是利用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高校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人才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从传统向智能制造转变,创新柔性智能可穿戴,在医疗、健康、运动领域有广阔前景。谈到利用新质生产力,杨红英介绍,学校即将更名电子科技大学,用电子信息技术,为纺织赋能,助力纺织发展。江南大学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蒋高明提出,作为高校科研人员来讲,永恒的主题就是创新再创新。科技迭代速度最快的就是AI技术,要加大AI技术在纺织行业的推广应用。以前纺织发展靠人口红利,接下来就靠人工智能,靠数据驱动高质量发展。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高卫东认为,目前,无论产业界还是教育界都存在着很多危机,认识到这种危机,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实际上企业界对于危机的认识要比教育界深刻的多。他说日前走访了一家家纺企业,该企业引进德国自动缝纫生产线,布卷进去,然后四件套就出来了,面对先进的智能,作为教育如何助力产业发展?高卫东呼吁,年轻教师和学生,要增强对专业的自信,要深入企业,感知产业发展现状,思考如何跟上技术的变迁。天津工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莉表示,纺织教育要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要从培养方案做起,不能只是原来学的传统技术,还要和智能化相结合,和新质生产力倡导的方向结合,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理念都得到提升。(记者-郝杰)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