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新疆毛纺“数智化”探路者——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开利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4-30 08:44:1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老机器技改后,工人劳动强度明显下降,人心也稳了,让我们有了再拼搏的决心!”4月28日22时12分,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山纺织”)毛纺厂副厂长兼梳纺车间主任朱开利值夜班,在了解一线工人工作情况时,梳纺车间领班班长马胜东坦露心声。

  走进天山纺织梳纺车间,轰鸣声充斥耳边,一台台整齐排列的机器在“数智”操控下有序作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朱开利身穿蓝色工装,正穿梭其间,时而查看设备运转情况,时而指导工人操作。

  去年,朱开利带领车间技术人员,对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梳纺机,进行了工艺和技术改进——梳毛机纺纱设备关键环节由手动调节变为“数智”精准控制,传统机器增了“智”,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梳纺成条、搓板、立轴的关键操作部件都是靠手动调节,大家都‘凭手感’,若一个部件调节不当,便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环节。”朱开利说,但通过“数智化”改造后,通过科学设置参数,可以做到省时、省料、省力。经测算,与技改前相比,车间工人劳动强度降低50%、班产提高3%左右,还提高了羊绒纱线的品质。该车间一年可多纺纱16.2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车间一线员工收入每人每月增加227元。

  “工作中不断学习,潜心钻研毛纺技术,技能水平高;为人平易近人,能听取各方意见,工作方法对路,善于提高员工的行动力和自信心。”和朱开利共事近30年,染色车间主任杨立刚对他钦佩不已。

  朱开利自1994年进入天山纺织工作以来,从挡车工逐步成长为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还创办了“朱开利工匠创新工作室”。他凭借高超的技能、创新的思维、执著的信念,努力拥抱新技术,曾先后有四项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成为传统毛纺行业“数智化”的探路者。

  “一个小部件的改造,就可能带来突破性的成效。”朱开利坚信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模式、新动能。去年,他和技术人员对梳毛机机头的改造,解决了小比例夹花色毛粒、混色不匀的问题,使梳毛机传动精准、稳定,节约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学习与操作的难度。

  他还特别注重技术团队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优势,在毛纺设备改造、人员技能培训、运维操作安全等实践中,不断带领团队总结先进技术工艺和良好工作方法,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他的工作室不仅为公司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也为整个毛纺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

  14468、12442、8907(有会议)、11983……这是近几天来,朱开利每天行走的步数,每天除了中午用餐和休息的一个小时,他基本都是在生产车间转悠,他的脚上长年穿着一双老北京布鞋。

  “以车间为家,以设备为伴,生产线不停他无休。”杨立刚说,朱厂长负责的车间是质量要求最高、安全责任最重的车间。遇到设备故障时,他总是亲自带领车间员工加班加点进行抢修,以确保生产线的顺畅运行。在熟练工不足的情况下,他与员工们同甘共苦,共同奋战在生产一线,确保产品保质保量按期履约。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他狠抓车间管理制度的落实,强化员工培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庆幸身边有这样的人,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激励大家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梳纺车间副主任徐磊说,大伙都汲取到了榜样的力量。(记者 范琼燕 实习生 杨鄢瑀)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