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始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对于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丰纺织)而言,所生产的每米特种功能面料,都是深挖市场需求后的对症下药和精准定位,也是创新驱动下的反复研究和精细试验,正因此,这些功能各异的布料产品应用到消防、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专业领域后,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守好特种行业工作者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元丰纺织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安全防护纺织品、复合材料预成型体、检测仪器设备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多年来,围绕警用防护、军事防护、消防灭火、抢险救援、石化防护、电力防护、冶金防护、辐射防护等八大领域,打破按功能划分产品的传统思维,针对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通过整合技术优势,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已跨入高端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航天航空用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等优势产业。公司研发新品众多,成功申请并授权专利50余项,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中高端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已与公安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国家电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及欧美、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收获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元丰纺织加快了产学研合作步伐,联手高校、研究院以及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坚克难。2021年,公司与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大学、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共同承担的“电弧防护性能评价体系构建与高性能防护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成功通过验收,攻克了双频燃弧供电、安全稳定燃弧、高精度抗干扰热量采集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国内电弧防护性能评价系统;2022年,公司与西安工程大学、某航天动力研究所联合申报的“航天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编织预制体低损伤制备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解决了高性能纤维预制体低损伤制备关键装备国产化问题,攻克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用高性能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件“卡脖子”技术,突破了高性能纤维编织预制体生产制造的成套装备技术难题,构建了“技术—装备—应用”三位一体驱动模式,目前已成功实现产业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
元丰纺织董事长、总经理李世雄表示,2023年,在保持经营业绩的同时,公司开展了五方面重点工作: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校博士,激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第二,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开展关键技术及前沿技术攻关;第三,加大市场宣传和用户开发力度;第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第五,注重纺织产业“新材料研发,新产品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完成高新纤维材料应用研发基地建设。
在辛勤付出的同时,公司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行业的进一步肯定。第一,成功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在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知识产权的运用、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等方面迈上新台阶;第二,凭借多年来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努力,成功入选2023年度西安质量品牌培育入库企业,这是对元丰纺织质量管理意识及能力的一大肯定;第三,顺利通过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供应商现场审核,成为合格供方,为公司复合材料业务板块嵌入新能源汽车三电、汽车轻量化领域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有利于拓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碳纤维业务领域的市场空间。这些均为元丰纺织持续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注入强心针。
目前公司特色产品主要有:针对冶炼厂、焊接类场所的热辐射和熔融金属飞溅伤害的高等级冶金防护服,该面料可承受800℃熔融铝液和1 500℃熔融铁液的瞬间冲击,达到了D3、E3最高防护等级,能够有效保护冶炼工人身安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本质阻燃防静电纬弹面料,该面料纬向弹力大,具有永久阻燃、防静电、吸湿排汗等功能,穿着舒适,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煤炭等特种行业,避免因静电危害导致的安全事故;针对建筑业、汽车制造业、玻璃制造业和警用领域的防切割性能要求的舒适型防切割面料,该面料具备高强度、耐冲击等特性,且不含玻璃纤维,保证优异防切割性能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穿着舒适度;带电作业屏蔽、高压静电及防电弧等系列电力防护服装,该系列面料都具有永久阻燃、耐高温、抗油拒水、防静电,透气性好等特点;此外还有高性能纤维材料产品,其中,研发的碳纤维三维编织预制体具有不分层的三维整体结构,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抵抗损伤和裂纹扩散的能力;2.5D编织物通过特殊的成型方式使材料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剪切性能及可设计性,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性价比高。
市场竞争本质是产品竞争,为此,元丰纺织长期坚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产品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随之而来。下一步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要促进两化融合,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大生产、研发、财务等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改造;第二,推动高性能个体防护装备智能化、现代化,强化消防、军警防护等领域个体防护装备智能化研究,拓展智能纺织品应用领域;第三,加强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和柔性纺织复合材料研究、加强高性能纤维结构增强材料研究,提升行业配套航空航天工程的能力;第四,加快技术改造、建立科研中试基地,提升产业化水平和产业能级。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