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耀是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绳缆后整理技术员。作为公司技术骨干,他与绳缆为伍已经十九年。在工作中,周光耀工作态度严谨踏实,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用心去做。他说,“绳缆可能很不起眼,但是它维系的可能是一个人的生命、可能是国家科研工作者数年的研发心血或是一台价值不菲的科研设备仪器,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确保我生产的每根绳缆都是100%安全可靠的。”
勤奋专注,力攻绳缆技术
周光耀认为在技术创新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秉持一颗匠人之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更多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登山绳的后整理技术是国内行业内的一大难题,后整理的好坏关系到绳缆本身的品质。周光耀通过百余次的高温高压后整理实验,在增加绳缆的柔软性的基础上,加大了延伸率,大大提升了绳缆对登山、攀岩、救援等户外作业人员的保护性能。公司生产的动力绳和静力绳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CE认证和UIAA认证的产品。
超高聚乙烯不易着色的难题是纺织材料技术领域的难点。周光耀放弃休息时间,潜心钻研如何让超高聚乙烯能够更好地做到整烫后色彩保持均匀。即使节假日周光耀也会坐在机器前进行研究和思考。最后,他通过调整对绳缆的挤压、浸泡等技术操作与性能指标,成功的让这种绳缆能够实现色彩均匀,提升了超高聚乙烯绳缆的耐磨损性、耐疲劳性、耐光性等优异的力学性质,并达到了国际水平。
同时,周光耀研发的绳缆热处理过胶、牵伸等工序一次成型技术,集合多种绳缆后整理工艺于一体,可一次实现对绳缆的高温处理、绳体过胶、牵伸等4道后整理工序,属国内首创。
周光耀除对后整理技术有所造诣,还精通后整理设备的研发。为提高绳缆的后整理效率与产品性能,周光耀带头与研发团队利用三年的时间,攻关研发了国内首台“特种绳缆定型机”。该设备所制作的绳缆的强度、延伸率等性能均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效率较以往提高了4倍。正是周光耀的勤奋和对绳缆技术的专注,才帮助他连续攻克绳缆技术难关。
技术创新,助力国之重器
在绳缆研发中,让周光耀最难忘的就是2018年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潜水器研发生产第二代安全保护绳。这条绳缆长达9000米且无接头。在此之前,研发团队从未做过涂层过9000米的整条绳缆,尤其是在整个行业也没有先例,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从接到任务后开始制定方案、反复实验再到最后生产研发前前后后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
在那段时间里,周光耀团队的压力非常大,“晚上做梦我都在想着该怎么把绳缆顺利生产出来,同事们辛苦了那么久,到了后整理这关键的一步万一出现一点闪失,不仅仅是企业资金投入和大家的努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家的科研成本。”周光耀回忆起当时研发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些日子里,周光耀几乎全天泡在车间里,吃饭也是在车间看着机台简单的吃几口,一个月的时间,体重跌了10斤!涂层的那一天,周光耀更是24小时不眠不休,紧盯着机台,生怕出现绳子打结、设备温度过高等问题。绳缆研发生产的每一道流程都必须要精准,一旦出现偏差,性能就不同了。最终,经过24小时不间断涂层,顺利的完成了长达9000米无接头绳缆的涂层与拉伸工作,创下了行业新纪录,按时交付,科学家们为研发人员竖起来大拇指。
2019年,周光耀参与的“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发明的非正交无接头封闭绳缆编织技术,突破了常规编织只能编织非封闭绳缆的技术局限,抗拉强度提高2倍以上。此外,发明了恒捻度保持机构和大张力控制方法,实现了编织股绳0捻度波动,保证了大规格负载下编织的稳定性和高品质,可编织直径提高了2.5倍、无接头编织长度提高了9倍。该项目产品装备已大规模生产,出口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周光耀参与研发的应用于太空环境的特殊绳缆,在我国首次大型群伞系统及大载重着陆缓冲系统的空投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深空领域的绳缆空白。为了实现返回舱的垂挂转换功能,为气囊着陆缓冲创造条件,周光耀与研制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琢磨绳缆的承受力以及技术参数,采用新型材料,研制了耐高温、耐磨损的高强度垂挂吊索,其强度达到以往所使用垂挂吊索的四倍,替代了钢缆并实现返回舱的垂挂转换,解决美、俄难以攻关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航天领域的绳缆空白,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顺利回收着陆提供了保障。
在周光耀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先后成功研发出应用于诸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特种绳缆,解决了此类绳缆长期依赖进口、价格贵、采购周期长等问题。周光耀参与研发的绳缆,比重小、强度高、耐热性好,具良好的绝缘、拒油、抗腐蚀性,在-196℃到600℃不融化、不分解;在150℃收缩率为0;断裂强度为钢丝绳的5倍。经权威部门检测,该绳缆在断裂强力、阻燃性能、耐老化性能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国内空白,认定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列入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匠心精神,谱写纺织工之歌
周光耀个人申请国家专利10项,参与研发的特种绳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纺织专利优秀奖、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等,其个人被评为“齐鲁最美劳动者”、青岛市“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等。产品在海洋、航天、军事、安全应急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并应用于“蛟龙号”国家863重大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国家南极专项,以及“天问一号”火星着陆、新一代载人航天飞船、大型宇宙船等重点项目,替代了进口和传统产品,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创下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即中国深度(绳缆可适用于海下10000米的深度)、中国强度(绳缆的强度达到同直径钢缆的2-5倍)、中国温度(绳缆在-196度至600度的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中国精度(绳缆表皮与内芯的移滑度为0)。
绳缆的后整理工作在夏季是最难熬的,蒸汽全开,室内温度至少40多度。而周光耀十九年如一日,在这个最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坚守着,饱含激情地从事着特种绳缆的生产技术工作。坚持在生产一线,终日与机器打交道,与绳缆共舞。专注于一根绳子,不仅为其注入科技的力量做精、做细,更是将其变成了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金链条。技术创新不断,钻研精神不止,周光耀在平凡岗位之上,以一颗匠人之心,谱写出了新时代纺织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