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注册了APP后,在绣片库里学习成了施秉县绣娘吴光丽的日常。
“每当我拿到新的布料不知道该如何色彩搭配和选择相应的针法时,拿起手机打开APP就能迅速找到想要的答案。绣片库里类型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我可以反复观看,直到真正懂了为止。4个多月以来,我的技艺提高了不少。”吴光丽说。
此前,吴光丽想要提升刺绣技艺,绣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需多次向其他绣娘请教,甚至需要等待贵州古苗疆刺绣工贸有限公司的线下培训。
在贵州省科技厅《苗绣产业发展新模式平台与技术推广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支持下,2023年7月,“古苗疆”APP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是黔东南州的十大工业产业之一。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将刺绣服饰卖到了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欧美市场。
转型升级拥抱互联网与数字化
连日来,位于凯里市大十字街道的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全员齐上阵,让签约绣娘注册“古苗疆”APP,以便更好地开展业务培训,开拓市场。
一到黔东南州农村地区的赶集日,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就会雇佣一批兼职人员前往当地散发传单,以此招募有一定刺绣基础的绣娘赶制订单。
经过多年发展,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汇集了一批技艺高超的刺绣能手。如何培训绣娘和有效管理成为公司面临的难题。“绝大部分绣娘都住在村里,所在区域很分散,而且绣娘们的日常琐事繁杂,不同民族的技法也存在差异,产品无法实现统一。”公司总经理刘英说。
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获取客户、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方式。开发APP是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的其中一个举措。
目前,已有1000多位绣娘注册。成品库、素材库、绣片库是APP的核心板块。“我们将持续把优秀作品的图片和视频传到APP中,供绣娘自主学习。绣娘的产品通过平台验证合格后才能销售,客户也可以在平台上下单。”刘英说。
“小小绣娘·非遗传承”培训班开班
除了自建APP外,抖音也成了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重要的销售平台。“产品的售价相对较高,刚开始我不太相信网友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就在网下单购买。”2022年6月,抱着试一试心态的刘英,开始尝试在抖音售卖苗族服饰。当月20多万的销售额,完全超出了刘英的预期。
截至目前,通过抖音平台一年多时间的引流,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新增了4位经销商,来自线上订单的销售额已超50%。
慢工出细活,快工同样也能出好货。面对源源不断订单和手绣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2023年10月,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进口了20多台自动刺绣机,逐步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走手绣与机绣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高端定位瞄准发达地区市场
测量尺寸、搭配色彩、选择款式……11月22日,在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里,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生产点负责人邰木香交接完绣好的苗族刺绣服饰半成品后,又随即带着20余套服装的布料往回赶。“秋冬季节是民族服饰的销售旺季,我们正开足马力,保质保量完成订单。”刘英对记者说。
步入展览区,记者看到类型多样的刺绣服饰的批发价,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我们的产品主要聚焦高端市场,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建立了销售体系,品质优良的民族服饰销往沿海和欧美地区。”刘英说。
今年45岁的刘英出生于施秉县马号镇冰洞村的普通苗族人家。小时候,在外婆、奶奶和妈妈的悉心教导下,具有天赋的刘英打下了坚实的刺绣基础。多年后,这份爱好变成了她一生追求的事业,“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
2000年,来到北京考察市场的刘英,一眼就看中了朝阳区潘家园旧货市场并扎根下来。在与全国各地商贩和游客交流过程中,视野更加开阔的她决定把传统技艺运用到新式图样上,大胆进行创新设计。其中,2003年绣的一件极具苗族特色的小马甲吸引了许多北京市民前来抢购,刚上市不久即成爆款。
为走向更大的市场,从2006年至2015年的10年时间里,全国的各类展会上都有刘英的身影。“截至目前,除了新疆和西藏,中国其他省份举办的展会我都参加过。在宣传推广产品的同时,我也能接触最新的理念和设计。”刘英说。
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2023年9月9日,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负责人刘英和绣娘受邀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传统百鸟衣》和《古·姜枫》两套苗绣服饰一在舞台上亮相,便立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从收藏苗族刺绣起步,再到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在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贵州苗绣也随之走向世界,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
创新设计传统+现代研发新品
在办公区域的二楼,摆满了公司设计的各类优秀产品,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复评入围资格的《皇后大衣》和《古·姜枫》。
有何独特之处?刘英表示,《古·姜枫》灵感来源于苗族传统故事《蝴蝶妈妈与姜央》,服饰图案均取自故事中的枫叶、蝴蝶、十二生肖、水纹、鸭子等。服饰用传统的苗族绣法刺绣而成,整个设计还将手工工艺与现代服饰相结合。
近年来,全国各地民族服饰行业蓬勃发展。面对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重视创新设计成为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的生存之道。“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尤其在染色、图案、面料等方面的创新都在持续加强。”刘英说。
苗族服饰图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研发团队耗费了大量心血设计图案。“经常使用同样的设计客户会失去兴趣,而且,高端服饰需体现出个性化的创意,每项原创图案设计公司只生产3件到5件服饰,不能烂大街。”刘英说。
“很多传统民族服饰的袖口上绣满了密密麻麻的图腾,这种设计无法有效突显细节。再加上以牛皮染布为面料,衣服质地较硬,穿在身上不舒服。”刘英说,我们采用柔软的丝绸作为面料,并调整图案的尺寸,充分展示苗族文化。
此外,公司研发的民族服饰加工绣片染色装置可实现对布料进行统一的染色抖动操作,提高布料染色后的颜色深度、亮度、色度;研发的绣片缝制机架相较于传统人工逐一拾取缝制的方式,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
因在传承创新方面的表现,2018年,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苗之秀工业设计中心入选由贵州省工信厅认定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2021年,公司被认定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为系统性把控产品质量,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根据绣工、技法、配色等要素制定了企业内部的3个等级标准,助力苗族服饰走向更远的市场。
公司的三楼,陈列着大量的传统老绣。“每当创作找不到灵感时,我都会再次来这里细细品味。未来,公司将打造一个苗族刺绣服饰博物馆,既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苗族传统文化,也能为绣娘在APP上的培训提供素材。”刘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