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屋顶、织布机子。初冬时节,走进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一段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石板路,引领人们来到一处融入了蚕桑主题、名为“夏清·沧海桑田”的特色民宿。在这里,仿古建筑与乡村风光交相辉映,各式织布、印染的老物件,让人恍惚间穿越回旧时光,还有30余款具有浓郁老区、山区特色的文创产品令人赏心悦目……
“夏清·沧海桑田”是南溪镇今年按照金寨县“一乡一宿”发展思路打造的特色民宿精品,也是金寨县“丝绸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原为李集老街,以前都是破旧的宅子和巷子,2023年,我们采用EPCO模式建设,由政府主导投资,引进安徽农道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并进行设计、采购、施工、运营,将老屋改建成观山、观水民宿及酒吧、泳池、丝绸产品形象店等。”省委宣传部驻丁埠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单兆伟告诉记者,结合当地的桑蚕产业,丁埠村还在民宿周边修建养蚕大棚,为游客提供桑葚采摘、蚕桑研学等沉浸式体验。如今这条不到300米长的老街,已经成了大别山深处的新晋“网红”。
“酒店的屋顶和屋檐都采用了丝绸设计,还有入户处摆放的来自民间的老式织布机,意在突出一个桑蚕元素。”单兆伟说,这些丝绸和文化元素的注入,让游客在丁埠找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一些用蚕桑和蚕茧制作而成的文创产品更是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桑蚕”元素的频繁亮相,不得不追溯起南溪镇悠久的蚕桑历史。据悉,丁埠村等当地群众素来就有种桑养蚕的传统,曾连续27年产茧量位居全省乡镇级第一,上个世纪80年代,南溪成为“安徽省茧丝绸第一镇”。90年代末,因为交通闭塞、产业不兴,丁埠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繁华的老街、青翠的桑园逐渐荒废。
近年来,丁埠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金色土地、古色沉寂“四色”资源,结合山区、库区实际,乘着金寨县大力复兴桑蚕产业的东风,依托一丝一茧,在小山村“织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记者在李集老街“夏清·沧海桑田”民宿里看到,这里的客房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岁温、知寒、向晓、闲逸、稚悦……房间推窗即景,夕阳西下,远山如黛,置身其中,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画卷。
“煮点茶,看看山景,晚上透过屋顶天窗还能看见星星,清晨被山里的鸟语声唤醒,感觉特别惬意。”从湖北武汉专程赶到丁埠休闲度假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在城里呆久了,在这里找到了不一样的宁静,真正感受到了岁月静好。
同样感受到岁月静好的还有丁埠村的村民,重拾祖辈们种桑养蚕的传统产业,田园生活、诗意小镇让群众幸福感倍增。如今的丁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一张蚕能带来800元左右纯利润,大户一季可以养殖三四十张蚕。本地桑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变高,大家还主动学习技术、提升品质。今年大多桑农还将过去供蚕结茧的草笼子换成方格簇,提升了蚕茧的洁白度。为了鼓励桑蚕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免费为村民提供桑苗,同时建起养蚕大棚、共育室,免费供村民使用。
如今,丁埠村有600多亩桑园,年蚕茧产量超过1.5万公斤,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60万元,今年将突破百万元大关。预计到2025年,丁埠村的蚕茧年产量将达到3万公斤。
家乡桑蚕产业的复兴,让曾经远离故乡、外出闯荡的游子也感受到家乡的机遇,纷纷归乡创业。1989年出生的当地村民吴红就是返乡发展的代表。今年,她辞去大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在“沧海桑田”民宿当起了前台接待。
“现代乡村是年轻人创业的沃土,目前这边民宿22名管理人员都是本地人,还有一些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变化后,选择返乡留在家乡创业开办民宿、餐饮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受现代人欢迎的业态,见证并参与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单兆伟说,这让他对乡村振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