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产业链 编织幸福网|边阳镇的致富新“丝”路

http://www.texnet.com.cn/ 2023-10-18 08:29:41 来源:贵州日报

  随着秋天的深入,黔南州罗甸县边阳镇即将迎来今年最后一批秋蚕。

  从试种、考察,到全镇推广、建厂,近年来,小小蚕茧在边阳“破茧成蝶”,帮助当地群众开启致富新“丝”路。

  龙头企业助力收购有保障

  煮茧、复摇、编丝、绞丝、打包……进入位于罗甸县边阳镇的边阳工业园内的贵州丝缘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各加工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个个蚕茧在自动化生产线和加工工人的操作下,最终成为一卷卷高质量白蚕丝。

  “我们共有4条机械生产线,现在已启用3条,根据原料好坏、工人熟练度等多种因素,每天每条可以加工200公斤到250公斤的原料。”贵州丝缘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克武介绍,加工完成的产品名为白厂丝,将被销售往浙江等地公司再加工为服装、地毯等产品。

  马克武来自广西,深耕丝绸产业多年。前几年,他来到罗甸考察,并收购原料带回广西加工。在罗甸县招商引资下,2022年10月贵州丝缘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今年7月车间正式投产。如今,该公司提供从农业到工业的一条龙服务。

  “农业上,一方面,我们有20个技术人员分散到各村,为农户提供养蚕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我们帮助农户将小蚕养殖为大蚕后,再提供给他们养殖,在收购时扣除成本,以此帮助农户规避风险。截至目前,已带动农户600户左右。”马克武说,每到收购时,位于厂房另一边的“边阳镇蚕茧集中收购点”就热闹起来,一天可以收购七八吨蚕茧,“在其他较远的地方,我们会设置集中收购点并提前通知农户。不同品质的蚕茧的收购价格不同,品质较好的收购价每公斤超60元。”

  除了带动农户养殖、收购蚕茧,公司的落地也吸纳了周边群众务工50余人。

  “我是9月到这里工作的,现在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初学者每天的收入有100元左右。”边阳镇居民田霞说,“从家到这里大约只有10分钟路程,在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家人,也可以多一份收入。”

  马克武提到,生产线全部启用后,车间生产将实行两班倒工作制度,到时约可提供120个工作岗位。

  这个月末将迎来今年秋蚕的最后一批收购。今年7月投产至今,该公司产值达到800万左右。满负荷状态下,预计年消耗鲜茧约1000吨,年产值可以达到5000万元。

  村民齐发力发展有盼头

  下午4点,边阳镇新场村村民韦永学带着蚕茧来到集中收购点,查看品质、称重等环节后,这次售卖他收入11000余元。

  从边阳工业园出发,再在蜿蜒山路盘行,直至到达仅能容许一人或摩托车通过的一条水泥小路,被直直引向山腰间的蚕房。摩托车轰鸣,韦永学从小路的另一边驶来。

  进入蚕房,桑叶浓郁的草木香扑面而来,数十张木板整齐排列,在层层叠叠的桑叶上,大量蚕宝宝正在快速进食。

  “这是我今年养的第八批蚕,这批蚕共有144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蚕是五龄蚕,五龄蚕即经过了四次蜕皮的蚕,它们昨晚刚醒来,现在要吃个七八天才会开始吐丝。”看着已长至人手指长短的大蚕,韦永学满脸笑意。在前后不远的距离里,坐落着韦永学的两个蚕房。

  2020年6月18日,时任新场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的韦永学为带领村民增收,多方考察后,由合作社流转土地后返租给养殖大户发展种桑养蚕。养蚕第一步是种桑树。发展至今,新场村共有桑园1500亩。

  “发展桑蚕产业,农户的经济效益高了,而且也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在忙的时候,我家的蚕房就会雇佣十几位村民来帮忙。”韦永学说,“每天,早中晚喂蚕3次,蚕管养尤其需要注意避免病害,我们会使用石灰对蚕房进行消毒。”

  据韦永学介绍,如果管养得当,他养殖的桑蚕每批可卖得4万元左右。

  专家共聚力增收有门路

  近年来,边阳镇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产业。

  “曾经,边阳当地养蚕没有系统化管理,零散的养殖方式也比较落后。2019年,在其他乡镇考察过桑蚕产业后,我们陆续开始大面积推广。”边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张元富回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今年,加工公司的在边阳的建成投产,更是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张元富说,镇里没有工厂的时候,村民们将蚕茧自行运输到外地,卖给中间商,产品普遍收购价为每公斤40到45元,现在,工厂建在了“家门口”,省去了运输成本和二手贩卖,每公斤单价普遍可以达到55元到60元,农户到手的每公斤单价提高了。

  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销售之路也更加通畅,群众发展产业更有底气和信心。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边阳镇共发展蚕桑种植8000余亩,已投产面积7300余亩,项目覆盖22个村。

  桑蚕养殖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文章关键词:  罗甸 桑蚕 蚕茧 蚕丝 增收致富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