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丝路之源·幸福安康”第五届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大会暨中国·石泉第四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文旅商贸系列活动在石泉县池河金蚕小镇开幕。
活动期间举行了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们共聚一堂,围绕“推动开放创新发展、聚力建设美好石泉”主题,就如何讲好鎏金铜蚕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故事,深入挖掘鎏金铜蚕文化内涵,持续扩大鎏金铜蚕文化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钱永华:石泉的蚕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得非常好,成为了西北地区的第一生产大县。现在的蚕桑是多元发展,除掉原来传统的栽桑养蚕外,也借助我们池河镇出土的鎏金铜蚕,打造了文旅结合新业态,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孟加拉国青年学者、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跨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加力布:今年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10周年,这个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就是“五通”。“五通”里面有个很重要的“通”就是叫民心相通,我觉得鎏金铜蚕首先是民心相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鎏金铜蚕发现是在石泉县,石泉县(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一个点,有很丰富的文化背景;另外就是把鎏金铜蚕作为一个文化振兴,把鎏金铜蚕的故事挂在石泉身上,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现在我们都讲绿色发展、文化振兴,石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有这样的文化背景,有很重要的文化产业链,这个做法给很多发展中国家一个非常好学习与借鉴的空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句话里面前面讲注重环境保护,后面说“金”和“银”代表经济,石泉这方面做得很好。石泉发展方向不仅是鎏金铜蚕(这个)部分,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各方面发展非常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杆。
专家学者从六次产业理论与蚕桑、以金蚕文化执行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明星村的振兴路径作的精彩发言,为石泉做优做强蚕桑产业,实现因蚕致富、因蚕兴业提供了有效参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钱永华: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蚕桑的发展也应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向二产、三产延伸,提高它整个的综合效益;另外就是应引进一些先进的科技和技术,发展一些蚕桑科技(相关)的服务行业,带动蚕桑的发展。同时,我们这边的蚕桑文旅应该和石泉旅游或者其他的资源深度融合,产生很多的(新)业态;要(将)石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相结合,深入挖掘(和蚕桑有关的印记和历史传说),再结合现代技术,拓展蚕桑产业,达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历史和现代相结合,生活与文化相结合的多元发展。
孟加拉国青年学者、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跨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加力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鎏金铜蚕不仅是中国的,鎏金铜蚕的故事应该是要传播到国外去。石泉文化振兴做得很好,包括石泉版本的乡村振兴,可以搞个英文版的书,或者其他传播模式,都可以做,让全世界都能享受到石泉带来的这个福气。希望将来有很大一批外国人到石泉来发现石泉的美丽。
成都奇村文创创办人、西南交通大学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奇:明星村的蚕桑文化历史渊源非常久,有几千亩的桑园,还有整个完整的蚕桑产业链,未来明星村将更丰富它的业态,与当代的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发展融为一体,推出更多在乡村音乐主题、民俗演绎主题,把蚕桑文化做得更加深入、更加开放,邀请全国乃至全世界服装设计、工艺美术这一块儿的高校师生、与时尚相关的蚕桑主题的服装品牌过来扩大合作,把金蚕之乡、鎏金铜蚕这个主题发扬光大,让更多喜欢传统文化、文学、手工艺的朋友在现场感受一下我们在书上读到过的、在历史上看到过的、穿过的丝绸服装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趣的主题,也祝福明星村还有石泉县生态旅游发展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蚕助推乡村振兴”。石泉将持续加强鎏金铜蚕文化的研究阐释、价值提炼和活化利用,坚持以金蚕为媒、以金蚕结缘,积极抢占丝路文化制高点,进一步增进对外影响、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合作,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美好石泉新篇章。
石泉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鸿:我们坚持以鎏金铜蚕为媒,积极抢占丝路文化制高点,进一步增进对外影响,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展示石泉名片,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下一步,我们还将举办皮划艇和赛艇的赛事,旨在进一步扩大“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文化旅游的品牌和影响力。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