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纺织产业集群会议工作报告
守正创新勇毅前行
建设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
夏令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
今天,距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一次产业集群会议召开已有20年的时间。2002年12月24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当时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正式宣布绍兴县等38个市县区镇成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并向这些地区授予了相应的特色城镇的称号,标志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服务工作的大幕正式开启。这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机构改革之后,转变职能服务行业最重要的工作抓手,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中国纺联各成员单位、各部门与地方各级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类地方服务机构一道,为产业集群地区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工作: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行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产业集群地区开展行业咨询服务,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协助各类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相关培训,提高集群企业职工的素质和能力;组织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开展信息化服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进纺织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保障职工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加强集群地区的宣传推广,扩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工作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为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快速成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纺织服装产业集群20年发展成就非凡
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产业市场化不断深入演进的必然结果,是产业高效协同的空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不仅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保障民生,富裕百姓,也支撑行业规模扩张、能力提升,展现了纺织服装产业的生态和活力。
1、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
20年过去,产业集群试点由2002年38个、纺织工业总产值4800多亿元、就业人口329万人、企业总数8.6万户,到2021年底产业集群试点总数达到了211个、纺织工业产值达到了3.77万亿元、就业人口超过700万人、企业总数超过25万户。
20年来,纺织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刚刚超过1万亿元,利润总额340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接近1800万人。2002年,全行业出口总额617.7亿美元,是当时的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全国纺织行业3.4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万亿元,利润总额2677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2021年,全行业出口总额达到3155亿美元,创行业出口额历史新高。
产业集群不仅在行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日前公布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超过60个县市以纺织服装为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百强县中的前10强,有9个县市以纺织服装为产业特色。
今年中国纺联对产业集群试点开展了第五次复查,复查的对象包括试点时间满三年的204个产业集群地区、再加上2020~2021年新加入的6个以及恢复共建的1个共211个产业集群地区。经中国纺联批准,确认江苏省江阴市等193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通过本次复查。2022年新加入试点共建9个产业集群地区。
截至目前,与中国纺联建立试点共建关系的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区共计202个。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在区域分布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特点,东部地区149个、中部地区33个、西部地区12个、东北地区8个。主要分布在全国的20个省区,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江苏省40个,浙江省39个,广东省26个,山东省22个,福建省15个,在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数量上,五省占全行业的70%。
表1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分布表
从产业集群试点地区行业分布上看,全国202个集群分属服装、针织、家纺、棉纺、毛纺、产业用、化纤、商贸、长丝、印染、麻纺、丝绸、纺机等13个行业。
表2纺织产业集群试点行业类别分布表
截至2021年底,福建长乐、江苏江阴、浙江桐乡、浙江萧山、山东滨州、广东汕头、浙江柯桥、广东普宁8个产业集群地区纺织服装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此外,福建晋江、福建石狮、浙江海宁、江苏常熟、广东虎门等5个产业集群地区营业收入过800亿元。这13个产业集群地区,既是典型的产业发展集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是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以及产业链协作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的领先发展地区。
2、产业集群20年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是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集群地区政府大力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当地设立国家级、省级科技研发机构,服务集群内的广大企业,提升企业科技研发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柯桥、盛泽、常熟、石狮等地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围绕新型纤维材料开发应用、先进制造工艺研究、先进印染技术开发等主要方向成立创新载体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服务,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效果显著。产业集群地区建成了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不仅与大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也广泛服务于集群内广大中小企业,成为集群企业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石狮市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合作、晋江市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设立检测中心,分别聚集行业专业人才近200人,为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开发、质量检测认证、人才培训服务,极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数字化发展水平有了新突破。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提升较快,2017年以来,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分数从48.4提升到56.6,实现了16.9%的跃升,增速高于全国的11.6%的平均增速,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持续显现。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如恒力集团、申洲集团、荣盛集团、波司登集团、恒申集团、红豆集团、天虹集团、无锡一棉、新凤鸣集团、大杨集团等企业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能力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部分车间、工序、工厂已实现智能化运行,数字化水平在国际同行比较中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大企业也同时带动了大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步伐,带动了产业集群地区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也对企业的数字化改造给予大力支持,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财政政策给予一定程度支持、技术人才资源引进给予扶持,这些措施大大调动了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深度、经营管理水平都得到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地区政府大力支持纺织服装企业或者第三方企业平台机构开展电子商务深度应用,服务于企业的业务模式转型和新业态的拓展。南通、常熟、濮院、义乌、大朗、虎门、石狮等一大批产业集群地区,吸引了阿里、京东、腾讯等知名企业和大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及相关机构入驻到集群当中,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多个地区的市场贸易采购方式试点为中小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两年,即使有疫情的影响很多地区进出口贸易额也大幅增长。
三是品牌化发展迈入了新阶段。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影响力获得大幅提升,品牌价值也不断得以体现。辽源袜业、西柳棉服、兴城泳装、清河羊绒、即墨针织、嘉祥手套、南通家纺、常熟男装、濮院毛衫、许村布艺、织里童装、嵊州领带、虎门女装、均安牛仔、盐步内衣等等,这些带有明显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区域品牌,不仅在国内享有很大的影响力,国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企业快速成长,产品品质不断提升,集群中企业的品牌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也不断提高。
四是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产业集群市场化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多元主体的服务机构活跃在产业集群当中。既有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团队,也有企业化运行的服务机构;既有规模庞大、服务能力强、服务面宽的大型服务机构,也有小而专的服务机构;既有知名大企业包括IT大厂的服务企业,也有大量存在的活跃度极高的小型服务企业,也包括大量的设计师工作室。据中国纺联集群工作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个产业集群地区共有技术产品研发机构、质量检测机构、信息发布推广机构、电子商务服务机构、金融法律服务机构、新闻宣传机构、人才培训机构、物流服务机构等超过1500家。这些服务机构成为产业集群健康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五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呈现新面貌。近些年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建立起日臻完善的绿色发展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日益增强;顺应绿色消费需求不断攀升的市场趋势,绿色产品开发设计、绿色生产制造在集群企业快速普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由理念变成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长三角的产业集群柯桥、桐乡、盛泽、常熟、张家港、江阴等,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新塘、西樵、普宁、潮南、谷饶等,通过迁厂入园、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多种方式,彻底解决印染企业污水达标排放问题,保护周边水系,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柯桥发布《中国绍兴·柯桥气候行动宣言》、盛泽发布《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更充分展现纺织产业集群积极参与气候创新行动的鲜明态度,也为行业树立了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行动样板。
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
虽然这些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对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还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粗放型发展的状况还很普遍。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研发设计、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的能力都比较弱,在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等方面都很难与大企业齐头并进,所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差距。集群内部同质化竞争还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还亟需加强。
2、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明显压力。一方面,国内市场需求偏弱。疫情以来,国内市场处于低迷状态,纺织品服装销售始终没有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再加上,线下实体销售渠道向线上渠道转移,也让很多企业特别是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美国对新疆棉制品设限,欧盟也在紧跟,这对我国传统的出口市场带来巨大影响;再加上局部地缘冲突,导致国际供应链受阻、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能源价格上涨,这些都影响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国际合作,对外向型的产业集群而言,影响尤为突出。
3、绿色发展目标给中西部产业集聚带来了硬约束。绿色发展是十四五和未来纺织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这些年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进步很大,而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时面临的环保压力就非常大。一是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原有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对政府、企业在资金资源方面投入要求也非常高,企业的运行成本就会比较高,相对削弱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比较优势。二是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承载能力也较弱,对于印染、针织、家纺等行业的接受能力也比较低,要实现产业链条配套企业的高效集聚,面临的困难会更为艰巨。
4、三年疫情对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新冠疫情对物流、用工,对消费模式、消费习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些影响在疫情之后还将持续。为了适应后疫情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生产模式的变化,需要产业集群企业早做准备。在疫情多点散发频发的情况下,要保持供应链稳定、生产秩序正常、职工队伍稳定都需要重新规划,重新布局;要适应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对于线上服务的更高要求,需要企业尽早做好产品准备、技术准备、服务体系的准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只有充分准备积极应对,才能战胜困难挑战,赢得竞争。
5、产业转移和区域布局调整面临新课题。新冠疫情、市场需求疲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对国内的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及集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西部地区产业要素资源及产业政策、产业环境的比较优势,在与国际相关地区的竞争当中取得优势地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的国际竞争本身就十分激烈,叠加诸多不利因素后,如何避免欧美国家曾经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在我国重现,保障中西部地区顺利承接国内的高质量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纺织服装产业国内布局,这对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需要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尽快破解这一新课题。
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在基本建成纺织强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纺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纺织行业力量。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纺织全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任重道远。建设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带动几十万家中小企业全面实现现代化,是未来十几年我们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
1、坚持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不动摇。各产业集群地区政府、企业都要增强发展信心,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韧性,心无旁骛,持续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要科学规划,精准布局,把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长期坚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
2、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方位提高集群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集群发展提供长远动力。建设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世界领先的现代纺织科技体系,在纺织纤维新材料技术、纺织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和智能化生产等领域要不断提升不断进步,并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产业集群地区既要鼓励大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领行业的科技创新,也要扶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并通过公共服务实现科技成果共享。要让现代科技支撑起产业集群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3、坚持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智能化发展,打造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处于快速创新的爆发期,正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深度融合到纺织服装产业,数据要素对产业的赋能作用持续显现,数字技术不断催生纺织产业新变革、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石,将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品牌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集群地区要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整合更多的第三方资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促使产业集群中的大中小企业都能够共享数字技术的最新成果,紧跟技术革命的步伐,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能力,保障纺织服装产业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4、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不断提高集群企业产品研发设计水平,提高产品品质,推动产业高端化。建设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必须建立现代纺织服装时尚品牌体系,就是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打造高品质、高性价比、高时尚度、高体验感的纺织服装品牌生态,打造中国时尚品牌的国际话语权。产业集群地区要鼓励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构建新模式,通过新纤维、新面料、新工艺的应用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在满足人们对时尚美的需求的同时,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坚持绿色化发展,推动行业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必须建立纺织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就是要努力构建绿色产品丰富、绿色工艺绿色制造普及、绿色消费广为接受的低碳环保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地区要鼓励引导广大企业开发绿色纺织产品,推广生态设计,应用绿色工艺,倡导绿色消费,让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到行业每一个角落、深入到广大消费者内心当中。绿色可持续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期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在约束,更是纺织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绿色化发展必将成为产业的新标签、企业的新能力、消费者的新体验。
6、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筑牢集群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建设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必须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就是要建立高素质的纺织服装人才队伍,既包括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素质的科技研发设计人才,也包括高素质的生产营销服务人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能够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各种要素资源成本不断上涨的环境下,依然保持明显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产业集群地区要紧紧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组织的支持,深入开展合作,坚持不懈,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人才。
“十四五”时期是纺织行业全面建设纺织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落实二十大精神,构建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更是建设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关键时期。纺织行业只有坚定信心,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持科技创新、品牌提升、绿色发展,才能早日建成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做出纺织行业的突出贡献。
江山壮丽,前程远大,使命催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愿我们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开创纺织产业集群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