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布威海丽且·如则麦麦提是新疆和田天王纺织有限公司一分厂甲班值班长,自1993年入厂以来,她已经在纺织岗位上工作了29年。
谁也没想到,当年那个唇红齿白、一双大眼睛眨啊眨的18岁小姑娘,能在纺织一线上坚持近30年,还带出来180多个徒弟。
连续三年被评为“操作能手”,她是怎么做到的?
从早上9点,一直忙到快晚上8点,布威海丽且结束了工作,停下来歇一歇,接受中新网的采访。
纺织工厂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作,工作繁忙对于她来说已是常态。这天中午,她甚至忙到一刻也不能离开岗位,在工作时匆匆解决了午饭。
中新网了解到,在工厂中的纺织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布威海丽且刚参加工作时,也因为这一点,差点坚持不下来。
“那时候我就想,不干活了,回家带孩子吧。”布威海丽且坦言,当时不适应工作,加上心里挂念年幼的孩子,一度想要放弃工作。
工厂的老员工克日玛是带她的师傅,看到布威海丽且很难适应,就在一旁鼓励她慢慢来。为了解决她的后顾之忧,父母说:“你的孩子我们帮你带,你在岗位上好好干。”
有了家人和师傅的支持,布威海丽且坚持了下来。
但因为对机器不熟悉,她有时操作失误,导致产品不合格。克日玛就手把手、反复地教,直到布威海丽且能熟练上手。
因为愿意下苦功夫,她做得越来越好,成为企业骨干,连续三年被评为厂级“操作能手”。
2015年,布威海丽且开始带自己的徒弟。看着徒弟笨拙的操作,回忆起当初自己生疏的模样,她笑了起来,“有的徒弟学得快,有的徒弟学得慢,我想到自己当初也是学不会,还想过放弃呢。”
加工时速度不可太快太猛,巡弧形转弯时要匀带缓推……布威海丽且将师傅曾经教会自己的,再一点点传授给徒弟。工作不忙时,她还会去看望已经退休的克日玛,时不时地打打电话,聊聊自己在工厂的趣事。
“现在,我的徒弟已经有180多个了。”布威海丽且说自己培养的徒弟都是各个车间的骨干,“他们跟我一样,学习上肯下狠劲”。
工作任务急、难、重,有她快、灵、准
作为轻工业,纺织工作的任务并不轻松。产品要求严格,工作辛苦劳累,加上现如今严峻的行业形势,不少职工相继跳槽,但工厂的机器却停不得。
作为骨干,布威海丽且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但她没有想过放弃,而是始终冲在一线,主动承担起公司“急、难、重”任务,还摸索出了“快、灵、准”的操作技术,让工厂能够高效运转。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工厂要控制进出人数,在岗位上的工人就更少了。布威海丽且常常在下班之后,再返回厂里帮忙。当看到轮班工作调整不畅时,她及时进行合理调配,保证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哪里缺人,哪里车位难挡,哪里就有布威海丽且的身影。
即便多次获厂级“先进工作者”,是全厂公认的纺织能手,但布威海丽且并不满足只掌握一项工作技能。
她开始拿着纸笔向不同技术部门的师傅求教,学习多种操作技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操作和练习,并且经常对照生产实际进行总结摸索,写下一页又一页的笔记。
很快,她就掌握了细纱以外的其他工种操作技能。
当问起怎样学好这么多技术时,布威海丽且说:“学好技术的首要前提是端正态度,培养学习兴趣,用心去体会、揣摩技术,并持之以恒地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这就是学好技术的捷径。”
布威海丽且的工作和学习占用了不少时间,但她的家人始终在背后支持着她。“我的孩子们说过,要跟我一起学习新知识。”她说。
布威海丽且的两个儿子已经在成都上大学,小女儿在读四年级。她说自己不擅长汉语,汉字认得少,孩子们就常常在课余时间,将网上下载的技术资料翻译成维语,好让妈妈阅读。
“我现在任何工种都可以做的,”布威海丽且说,自己一直想成为一名全能员工,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人不能只会自己岗位上的单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