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丝”路就有出路 重庆黔江这样打造蚕桑丝绸产业链

http://www.texnet.com.cn/ 2022-10-09 08:25:03 来源:华龙网

  抽丝剥茧

  海通丝绸,“鲁渝协作”引进的全国头部缫丝企业,这家山东企业的到来,弥补了黔江蚕丝加工的短板。

  在黔江正阳工业园区海通丝绸的厂房内,机器轰鸣,缫丝女工在生产线上来回走动。蚕茧经过高温蒸煮和抽丝等环节,变成工业化的丝线,是丝绸产品最重要的原材料。

  现代化机械“抽丝剥茧”的效率,是传统人工无法比拟的。

  海通丝绸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已形成2000绪缫丝产能,作为丝绸行业的领军企业,海通将把黔江作为重要基地,接下来会引进更加智能化的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进一步消化当地的茧丝绸产能。

  双河丝绸是更早进入黔江的丝绸企业,2006由浙商创建,经过16年的发展,该公司在做好缫丝主业的同时,更是自成产业链,向后覆盖了床品、服饰、桑蚕保健等产品。

  提及为何落户黔江时,海通丝绸和双河丝绸都提到了一个原因——黔江桑蚕有独特的优势。

  都说“春蚕到死丝方尽”,黔江除了春蚕还有晚秋蚕茧,这就意味着有更长的原料供应时间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太极镇标准化养蚕车间看到,1200平方米的空间内,排满了钢架式蚕房,蚕宝宝躺在“叠拼式”的蚕床上享受着美味,在此务工的村民,将新鲜采摘的桑叶依次进行了投喂。

  一位村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他们在这里打工,每个月能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

  到了秋冬季节,农户和养殖公司就会将蚕茧进行集中售卖,过去只能卖给中间商,赚得很少;如今,随着龙头缫丝企业的入住,养蚕人收益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丝丝入扣

  任何产业,都离不开顶层设计。

  黔江区林业局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下,该区分几步走,完成了完整的蚕桑丝绸产业拼图。

  自上而下的决策部署,成就了“丝丝入扣”的产业规划。

  “丝丝入扣”的第一个“扣子”,是强化技术创新。黔江区建立了镇乡桑蚕科技服务站、区蚕业管理总站、重庆蚕科院黔江分院3支区内技术队伍,国家蚕桑技术体系、西南大学、市蚕桑技术体系3支区外专家队伍以及25名蚕桑科技特派员,探索出适应黔江蚕桑生产的“六化五配套”技术路线。

  科技赋能的重要依托,当数黔江成立茧丝绸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院士专家之力,助力黔江科学养蚕。

  第二个“扣子”,是有效衔接示范带动。栽桑养蚕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产业,覆盖全区80%的乡镇、70%的脱贫村。

  为了确保广大蚕农的利益,黔江区还在全国率先试点整区蚕茧收益保险,公开招标选取了4家保险服务商;综合养蚕成本、历年收益情况,合理确定保险金额为1500元/张,按均产折算目标单价,当售茧价格低于目标价时启动赔偿;明确保险费率为6%,赔偿金额以保费的300%为上限,保费参照其他政策性农业保险由财政补助、蚕农自缴方式筹集。

  这种政府+保险公司的全新“保价模式”,一经推出就深受欢迎,开通第一年,蚕农自愿投保蚕种近6万张,受益群众达到1.06万户。

  第三个“扣子”是体制机制改革。黔江区推动建立了市场有序竞争机制,形成区蚕业公司、重庆海通丝绸公司2家基地龙头企业良性竞争的格局;建立了桑蚕鲜级茧价格定价机制,实现蚕茧优质优价;完善了蚕桑基地建设管理机制,推行政府支持基地建设、企业主导基地管理、蚕农自主生产的基地建设模式;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保险公司与蚕农参与的蚕茧养殖、收益全过程保险机制,有效防止产业大起大落。

  循序渐进的改革,精准施策的扶持,也为黔江蚕桑丝绸产业迭代升级奠定了基础。

  千丝万缕

  围绕乡村振兴打造一方产业,让千家万户受益才是根本目的。

  黔江打造蚕织绸产业链,就是为了把整个产业留在本地。目前,该区已构建起囊括栽桑、养蚕、烘烤、缫丝、织绸、服装、丝绵被、地毯、丝绸博物馆、桑叶面、桑枝菌、桑茶、蚕蛹、桑枝燃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围绕这条产业链,黔江做了几件事,首先是研究日韩等高端进口商的需求,再牵线本地加工企业接单,做外贸生意;接着根据产业的前、中、后端查漏补缺,加大产业链招商,将规模做大,将产品做细,做内贸生意;最后,还借助农文旅融合及农村电商等新兴渠道,进一步拓展黔江蚕丝绸产品矩阵的影响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黔江区发改委了解到,该区现有桑园9.3万亩,24个乡镇街道,现有养蚕大棚2.8万个,共育室315个。2021年,产茧7万担,养蚕户均售茧收入3.1万元,养蚕农户收益同比增长30%以上。全区蚕桑产业带动9576户约73543亩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流转收入1400万余元。

  目前,黔江已编制了“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建成“优质生态茧丝生产基地”,标准桑园面积10万亩、年产优质茧15万担以上,生丝质量5A以上100%。建成“蚕桑丝绸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实现全产业链年产值35亿元及以上,其中:基地综合收入5亿元,茧丝绸工业产值18亿元,生物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桑文旅综合产值2亿元。建成“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带动3万人增收,蚕农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

  黔江茧丝绸“千丝万缕”的受益链,除了当地养蚕人、加工企业和文旅行业,还实现了溢出效应。

  黔江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成蚕桑产业示范带,与南充、珙县结对发展;建成现代山地蚕业省力化、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期货+保险+科技+金融”,“2+3”模式(1-3龄人工饲料养蚕+四五龄桑叶饲养)示范区,建成五大基地,推动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由黔江推动的“成渝新丝路、蚕业新经济”,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

  【主政者说】

  黔江区委书记徐江:拉长链条扩大“朋友圈”共享丝绸产业红利

  黔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蚕桑养殖基地,过去因为产业链不完整,蚕丝绸留在当地的收益很低;近年来,黔江区加大了对下游产业的引进与整合,实现了从养蚕到丝绸及周边产品的全覆盖,让更多人从中受益。黔江区委书记徐江通过《渝州瞭望台》,分享了打造丝绸产业链的理念。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黔江打造丝绸产业链有哪些叠加优势?

  徐江:总体看,黔江区发展蚕桑丝绸产业具有地理条件、产业基础、技术体系、发展保障等多维度叠加优势。地理条件宜桑宜蚕,黔江地处北纬30度,森林覆盖率达65%,经专业机构检测分析,地理、气候、日照等条件适宜栽桑养蚕,现有产区5A、6A高品质生丝出丝率达到80%以上。产业发展补链强链,建成优质桑园基地9.3万亩,蚕茧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市蚕桑发展区县第一,全面构建起以“黔江.桐乡丝绸产业园”、山东海通丝绸全产业链为牵引的全产业链条。技术体系完备完善,成立茧丝绸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与西南大学等深度合作和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此外,发展支撑保产保收,率先在全国开展规模化蚕茧收益保险试点工作,蚕农年售茧收入1.56亿元以上,户均增收3.1万元以上,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丝绸产业链拉长了之后,如何确保“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红利?

  徐江:我们坚持全链条发展、全方位保障、全社会联动,努力“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让更多市场主体和群众工作抓在“链”上、利益联在“链”上。建立稳定蚕茧市场价格机制,完善保护价收购办法,实现蚕茧优质优价、企农互利共赢;通过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强化重点茧丝绸企业服务,做大企业矩阵,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企业稳健发展;通过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引进上下游企业,完善茧丝绸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桑旅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黔江跨区域和四川兄弟城市共同打造蚕桑产业示范带,基于什么样的考量?

  徐江:蚕桑丝绸产业是黔江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特色加工业的“主打产业”,未来将推动“主打”向“支柱”转变。首先是把蚕桑丝绸产业确立为黔江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十四五”末全产业链产值将实现35亿元。其次是深化与四川南充等兄弟城市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蚕桑丝绸产业双核带动示范区,强强联合、互学互鉴,唱好“双城记”的“蚕桑篇”。再次是革新传统栽桑养蚕和缫丝织绸技术,注入智能化现代新型技术,推动蚕桑丝绸产业在“投入端减量”和“收入端增量”上协同发力,让“成渝新丝路、蚕业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支撑和区域协作品牌。

  记者手记:

  作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区域中心城市,黔江一直以工业、商贸和交通优势著称,其实,在农业领域也很“亮眼”。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经过实地采访,见证了黔江用“好山好水”打造蚕桑丝绸产业的愿景与成效。把产业链吃深吃透,把价值链留在当地,让所有从业者受益,走出了一条践行共同致富的振兴之路。

  没有等靠要,机会自己来创造,黔江人用“丝”路赢得了出路,这样的路前途无量。

文章关键词:  黔江 蚕桑 丝绸 产业链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