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科学家王琳:从蚕丝中寻找“修复”生命的宝藏

http://www.texnet.com.cn/ 2022-05-05 10:27:39 来源:极目新闻

  她是立志报国的再生医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十年前放弃海外优厚条件,回国创立华中地区首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首次发现丝胶的生物医学价值,使我国在该领域迈入国际前沿;她是新冠疫情阻击战中的隐形英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并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完成核酸检测总量湖北省第一,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是80后医学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王琳。5月3日,王琳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海归报国,她首次发现丝胶的生物医学价值

  王琳出生于医学家庭,从小受到父母熏陶,对生物医学研究产生浓厚兴趣,立志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2005年,她以优异成绩赴美国布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再生医学研究工作,在“创伤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

  2011年,得知国家急需医学人才并启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后,王琳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决定回国,矢志振兴祖国医学事业。“只因我是祖国的女儿,祖国对我具有无穷的向心力。”王琳这样总结自己的归国之旅。

  当时,国内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王琳怀揣着“寻找有价值再生医学修复材料,解除患者病痛”的理想回到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琳创建了华中地区第一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在蚕丝中曾经被当作废料处理掉的丝胶,其实可以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原料,但当时,国内外对丝胶的医学研究几乎是空白。在这一过程中,王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就拿丝胶提取来说,既要保持结构完整,又要保证它的生物活性。但她和团队在挫折中一次次重来,不断优化条件。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自主创新,她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原创的再生医学“丝绸之路”。她完成的系列原创工作开创了丝胶在生物医学中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使我国在该领域迈入了国际前列,被评价为“近年来在蚕丝医学应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

  创新赋能,她从丝胶中发现“修补”生命的宝藏

  王琳说:“宁做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一句空。科研工作的价值,归根到底要看是否做出了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解决了哪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又或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用于造福人类。”

  针对再生医学关键生物材料研发的问题,王琳通过对上百种生物材料的测试筛选,发现了一类性能优越的新生物材料——丝胶蛋白(蚕丝的重要成分之一)。她开创性地采用溴化锂低温提取法,首次成功提取了结构完整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纯丝胶,并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丝胶重要生物学特性,率先报道了其在创伤修复中的价值,为再生医学研发了一类具有原创性且性能优良的再生修复材料。

  针对我国创伤修复的重大需求,她开创性地从丝胶中发现了“修补”生命的宝藏,将提取的丝胶用于受损神经、心肌、骨骼肌、皮肤等多种创伤的修复与治疗,系列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技术的转化能将缫丝废料转变成高科技含量的组织工程产品,实现我国特有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有望推动我国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实现传统行业的升级与转型。

  王琳说:“我们希望通过医学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她带领团队,围绕我国特有生物资源蚕丝,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丝胶组织工程产品,系列成果被誉为“点丝成金”的工作,相关技术的转化有望实现改变我国蚕丝行业的现状,实现传统行业的升级与转型。

  近年来,王琳教授已在国际一流期刊《Nature Biomed Engineering》、《Advanced 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余篇(18篇被选为权威SCI期刊封面文章)。申请国际及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作为主编及副主编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权威医学教材多部、主译国际临床诊断学经典论著《Henry临床实验诊断学》,参编美国Academic出版社权威教材。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10余项。

  王琳曾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王正国创伤医学创新奖、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白求恩式好医生、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舍小家为大家,她是临危受命的“侦察兵”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王琳迎来了新的挑战。

  新冠疫情初期,受检测技术限制,大量疑似病人确诊难、入院难,严重影响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诊断的“金标准”,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王琳清楚,“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冲上去!”她顾不上自己刚剖腹产不久,毅然挺身而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并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努力破解了疫情初期新冠病毒诊断的瓶颈。

  王琳和团队昼夜奋战,全力保障检测快速进行,使大量患者得到了及时确诊,核酸检测总量湖北省第一,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因此荣获2021年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和2022年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此外,她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领团队义无反顾多次承担多地核酸检测支援抗疫的重任,在疫情发生的危急时刻,迅速驰援北京、湖北荆门、河南许昌等,圆满地完成了组织嘱托的任务,受到国家卫健委的高度认可。

  除了核酸检测外,面向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大需求,她还带领团队借助科研的“利器”,不断提高新冠检测效率。例如,她创新研发了一种可自发富集新冠病毒的微针采样系统,可以显著降低核酸检测假阴性,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Matter(2020封面文章)》,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成果已进入转化阶段;创新构建了国际首个结合新冠影像和临床诊断的数据库以及研发了新冠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并入选2020年“GPB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系统研究揭示了COVID-19的多组学特征(Nat Comm,2021),并发现新冠病毒小RNA可作为重症的预测标志物(Cell Discovery,2021);为更加精准地防控病毒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

  王琳说:“医者的使命在于救死扶伤,守护人民生命;教师的使命在于培育祖国未来的希望;而青年最重要的使命是以国家需要为自身使命担当,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特别光荣和欣慰。”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