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我国纺织生产重镇,上下游加工配套产业布局集中。连日来,因为受上海等多地疫情影响,周边物流严重受阻、劳动力不足、原材料短缺、成品出货困难等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人员出行受限无法到岗,不少生产企业停业。春节过后,纺织人好不容易期盼到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市场也日趋平稳,本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然而疫情的肆虐,给刚刚进入复苏的行情带来一场“倒春寒”。
现状:物流受阻生产被困
在江苏苏州从事染化料助剂业务多年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春节过后,华东地区的纺织印染企业及相关的纺织化工企业陆续顺利复产复工,生产及运输也都基本顺利。2月中旬到3月中旬,棉针织、棉家纺、化纤针织绒类及色织类纺织印染企业都迅速恢复生产,加工企业的开机率较高,订单已基本排到5月。
2月13日苏州疫情突然暴发,货物运输因此受到影响,物流成本开始小幅上升。尽管周边绍兴、无锡等地疫情局部反弹,直至上海3月初疫情暴发时,公路运输和商业人员流动仍基本正常,纺织印染企业尚未受到大的影响。
但是3月10日后,情况急转直下。上海疫情的扩散使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周边地区迅速做出一级响应。这些地区都是纺织生产和贸易重镇,物流受限使纺织、织造、印染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开始出现严重短缺。这位负责人表示,无锡和苏州的纺织印染企业上下游向来联系紧密,纱线、坯布、染料及纺织化学助剂等生产物资如果出现临时短缺,所在区域及周边企业通常会相互调剂及时补给,产业链完整优势明显。但是,公路运输受限以后导致的原材料短缺,企业正常生产所需原料供给不足,无法接单。
另一纺织重镇浙江海宁,从4月6日零时起升格管控措施。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马桥街道全域按管控区要求进行管控,其他镇按防范区要求进行管控。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经编产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的6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产业园内所有经编企业于4月7日全部停车,重启时间待定。
在江苏南通,据中国·通州家纺指数监测显示,随着春季气温转暖,本应是外来客商入市采购的好时机,疫情蔓延使南通多地实施管控,道路封闭,导致外来入市采购客商减少。套件销售基本靠线上下单和直播带货才得以维持。部分下单的客户因物流运输受限而取消订单,快递也只能发到有限的地区,严重影响产品交付,后续行情不容乐观。
在江苏南通家纺城微供市场,进出的运输车辆较平时明显减少,部分商家下午四点左右就关门歇业,行情低迷。市场销售基本依赖线上订单,线下订单几乎没有。南通部分企业开机率下滑至60%~70%,部分员工居家、居厂实行“3+11”防疫管理,同时原料及产品运输缓慢,企业被迫降低开机率。为了保销售求生存,商家利用微商城、直播平台等维持一些线上销售。
除了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以外,中原地区的纺织生产也同样受到影响。《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到,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江浙等地区的河北宁纺集团所受影响很大。一是订单减少。3、4月份本是纺织印染旺季,但4月份订单却很少。如利润较高的针织棉纱订单,现在几乎归零;印染产品的订单4月下降了1/3左右。企业的服装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广州,上海等地快递停运,交付客户的样品无法及时送达,客户不能及时确认直接影响大货下单,导致订单中断。二是运费、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导致交通受阻,棉花、坯布、机物料等运不进来,上海港口封控导致产品运不出,运费涨幅达20%~30%,原材料价格上涨也非常明显。三是人员出行受限,生产困难重重。最近,宁纺新区封控,400名工人居家,部分村庄和小区仍处于隔离状态,近200名工人无法上班。此外,周边部分服装合作加工厂也因疫情管控无法正常生产。
在河南地区,《中国纺织报》记者在对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采访中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内销市场旺季不旺,主要市场开工率不足。对公司原料运输受到直接影响。在20多天时间里,多次出现原料供应紧张局面,货车需在高速口排队等候10余小时才能顺利下站。为此,企业多方努力协调,才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受疫情影响,纺织主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本上升,订单减少,开台不足。因疫情管控,物流受阻,企业生产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客户产品运不出去。保产能稳生产是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
克服疫情期间困难,为降低成本、解决难题,全国工人先锋号、张辉创新工作室成员汇聚智慧,研究攻关措施。
应对:加强研发做强线上
对于如何克服当前疫情对行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产业链上游生产受限的企业不同,终端家纺和服装等产品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疫情发生两年多来,凡是抓紧发展线上或者精心布局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成品销售企业,磨练出了应对疫情保增长保市场的经验,减少对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的疫情对于企业运营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实体店销售受客流减少而受到影响;二是快递物流进出仓库受阻,电商销售不畅,疫情地区的顾客无法收货,预计短期内这种现状很难改变。
这位负责人谈到,由于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仓库,所以企业通过ERP系统加大调配,不断优化派单逻辑,尽量把不同地区的仓库调动起来,把货品利用率提高,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公司也在协调全国各门店的库存,尽量做到全渠道发货,使受限的仓库尽量得到一些帮助。“希望疫情尽快得到控制,公司的整体经营尽早恢复正常。”这位负责人表示。
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赢家时尚表示,近期疫情反复没有对生产带来多大影响,供应链也还相对稳定,主要是实体店销售受到了很大冲击。比如深圳关店1周,上海关店时间更长,其他地区也因疫情陆续关店。幸亏公司在2020年年初时启动了微商城,两年多来,线上模式对疫情期间稳定销售做了很大贡献。目前,品牌销售主要依靠小程序和微商城平台来进行。
总部位于江苏无锡的红豆集团则通过加强供应链的柔性,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今年3月,红豆集团深入推进“挖潜月”活动,保增长保销售。红豆居家在“3.8文胸节”期间,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实现销售收入7774万元。红豆运动装工厂加强智能化及仓储物流改造,实现产品下线即发货,通过工厂智能化改造生产周期缩短30%。
福建石狮市瑞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继平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很多企业都措手不及,但是却让他们静下心来,探寻开拓新的业务模式。作为纺织印染助剂研发、生产、销售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区域,公司近几年不断转型升级,从过去的卖产品转向卖品牌、卖服务。去年,公司一方面开设“瑞鹰云课堂”的直播模式,与业内人士探讨产品创新,并开展相关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在线会议等形式实时保持公司与各地办事处“零距离”沟通。通过这种方法,公司提高了客户黏性,也争取到一批新客户。夏继平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尽管受到泉州当地疫情影响,物流成本上涨4~5倍,物流运送周期从过去的3天延长至20天左右,但是今年一季度业绩仍比去年同期上涨10%~20%。”
面对困难,河北省常山北明恒盛分公司通过调结构、降成本、提高定织比例、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升级等措施积极应对,较好完成了一季度利润指标。一是在品种结构上积极寻求突破和调整,加大品种开发力度,提高定织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优中选优调改赢利能力好的品种,减少传统产品开台,压缩库存,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常山恒新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从纯棉产品逐步向功能化差别化纤维色纺产品、高档针织产品、绿色低碳产品转变。销售人员快速反应,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全部进入市场一线,千方百计拿订单。生产系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目标导向,兼顾生产效率和产量,纯棉品种快速下机,差异化品种快速上机。
河北宁纺集团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例如,纱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了低支产品比重,这样虽然利润率减少,但可以保证对非疫情地区客户的供应,能够保开工、保运行、保交货。印染车间全力开发生产医护面料,满足市场对抗疫产品的需求,订单量也有所增加。印染面料的出运交货由上海港口改为青岛港口,最大限度保证了及时发货。
预期:寄望后市行情反弹
对于后市的预期,不少企业表示,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如果在后市能有所反弹,企业肯定会努力抢抓生产保供补损。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疫情缓解后,下游客户备货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长丝和氨纶产品销量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长丝和氨纶细旦丝使面料、服饰舒适度更高,更加符合人们对舒适、健康家纺用品的需求。
印染助剂行业上连纺纱织造,下接印染后整理,行业的活跃程度通常是纺织供应链景气度的风向标。谈到今年市场的走势,苏州某染化料助剂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如果按照今年2月中下旬的趋势,今年的纺织印染行业及相关配套行业形势应该不会差。但在疫情影响下,当前长三角地区大面积的纺织生产被迫叫停,纺织专业市场关闭,因此国内的订单大部分可能会流向珠三角,或者越南等东南亚周边国家。”据他了解,今年年初生产旺盛主要是由国内订单带动,春节后外贸订单明显减少,说明国际制造业产能在逐步恢复正常。国内此波疫情的多点暴发,会加剧外贸订单的流失。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预计今年纺织印染企业的经营压力和风险会增大。
“今年对纺织人来说是维持稳定生产最关键的一年。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5月份市场应该会有一个反弹期,毕竟世界需要中国的纺织品。‘熬’过了今年,纺织人的明年会春光灿烂。”他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