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视一台近日报道称,德国时装协会正加速将其服装生产链从亚洲地区部分转移至北非,以寻求新的供应链布局。这一战略调整背后,是德国与埃及长达30多年的服装生产合作历史,且自2021年以来,这一合作显著加强。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从埃及进口的服装量,较往年上升了11%。
代表德国时装行业350家企业的德国时装协会表示,其成员企业不仅继续深化在埃及的生产布局,还积极将生产活动拓展至突尼斯、摩洛哥等其他北非国家,以期通过多元化的生产基地策略来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全球产业链的不断调整与重构,欧美企业纷纷采取多元化布局与供应链缩短策略,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这一背景下,北非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基础设施、极具成本竞争力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政府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政策,迅速成为欧美纺织企业寻求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选择。
地理优势与战略扶持
北非地区,特别是埃及、摩洛哥与突尼斯等国,地处地中海沿岸,紧邻欧洲市场。比如,摩洛哥扼守直布罗陀海峡,距离西班牙最短距离仅有14公里。这一地理优势缩短了其与欧洲之间的运输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这种紧密的地理联系,也使得这些国家能够迅速捕捉并响应欧洲市场的需求变化,确保供应链的高效与灵活。
此外,北非地区作为连接欧洲、中东与非洲三大市场板块的枢纽,其市场辐射力跨越多个经济区域,为国际贸易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纺织业作为北非多国经济增长和外汇创收的关键支柱,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扶持。比如,作为世界知名的长绒棉生产及出口国,埃及深刻认识到纺织业对于国家经济的重大贡献,积极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纺织业发展战略。
纺织工业作为埃及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产值约占埃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埃及中央银行数据显示,2021/2022财年,纺织品出口额近35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7.9%。值得一提的是,埃及拥有非洲最大的棉花和纺织工业集群,其产业链覆盖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和成衣加工的全过程,彰显了其卓越的垂直整合实力与产业链成熟度。
为进一步振兴纺织业经济,埃及采取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战略举措。在棉花产业链源头,政府大力支持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强化品质监控以及提高棉花补贴政策,确保棉花原料的充足供应与高品质。2023年,埃及棉花产量达到210万公担(1公担相当于100公斤),充分证明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埃及还积极推动纺织工业的现代化转型,自2019年起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合国家纺织企业资源,将原本分散的23家公司整合为8家,并向国有棉花和纺织工业控股公司注入巨额资金,用于设备升级、厂房改造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据埃及政府透露,重组后的纺织厂于2022年底至2024年初陆续投产,并淘汰旧有低效设备,显著提升了整体生产能力。
秉承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埃及不仅注重保护纺织文化遗产,将上埃及地区的手工纺织技艺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积极展望未来,规划在马哈拉库卜拉市建设全球领先的纺织厂,配备顶尖设备专注于长绒棉与超长绒棉生产,预计日产能可达30吨,这将为埃及纺织业带来更多的国际订单与合作机会。
作为埃及“2025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还计划投入巨资建设纺织工业综合城市,涵盖新工厂建设、旧设备改造及工人培训等多个方面,为埃及纺织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青春引擎”
世界实时统计数据网站(Worldometer)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非洲总人口数已达15.2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3%,其平均年龄仅为19.2岁。这一背景下,埃及、摩洛哥与突尼斯以各自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中东地区第一、非洲第三人口大国,埃及拥有超过1.05亿人口,其中半数以上为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每年向市场输送约50万名大学毕业生,包括众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纺织业和其他行业提供了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公司2020年的报告就明确指出,埃及凭借显著的人口优势,已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服装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除了埃及,纺织业作为摩洛哥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该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摩洛哥全国遍布约1900家纺织企业,稳固了17.5万人的就业基础,彰显了其强大的就业吸纳潜力。摩洛哥人口结构的年轻化与高素质化特征显著——64%的人口低于34岁,拥有1200万劳动人口以及超过300所高等教育机构,为纺织业提供了智力与劳动力的双重保障。此外,摩洛哥政府自2023年9月起,在工业、商业和自由职业领域实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更激发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与创造力。
突尼斯则以其在纺织业领域的出色表现,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该国拥有约1800家纺织服装企业,其中超过八成专注于出口市场。突尼斯劳动力的优势在于其高素质、高技能且相对较低的薪资成本,这使其在国际纺织市场上具备良好的竞争力。此外,突尼斯政府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工作,构建了包含210家公立与134家私营培训机构在内的培训体系,每年为纺织业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营商环境升级
为加速纺织业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涌入,北非多国政府纷纷打出投资优惠政策的“组合拳”,其中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尤为亮眼,这些国家通过减免税收、资金补贴、土地政策优化等方式,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埃及政府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埃及2030愿景》为蓝图,将“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确立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政策之一。为此,埃及不仅正在倾力打造现代化工业园区,还配套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纺织业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埃及官方数据显示,自2016年初至2019年中期,埃及纺织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促成了452家新公司的成立。
摩洛哥政府秉持开放包容的投资政策,除少数战略产业外,所有行业均对投资者开放,并精心制定了各领域的发展规划。此外,摩洛哥还设立了投资项目库和专题作战室,为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与服务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投资热土的领先地位。
近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24年摩洛哥投资环境报告》显示,稳定的政局、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招商引资举措帮助摩洛哥吸引大量外来投资,使其成为地区重要贸易枢纽和进军非洲市场的“桥头堡”。根据摩外汇管理局统计,今年前5个月,摩洛哥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达10.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4.8亿美元。
突尼斯同样不甘示弱,新出台的投资法以缩减行政程序、减轻赋税压力、放宽外资购地用地限制等措施,为纺织业吸引外资开辟了更加宽广与便捷的通道。这一举措成效显著,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9年突尼斯吸收外资流量为8.45亿美元,其中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成为其外资流入的主要来源国。
此外,北非各国政府还普遍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的服务水平,为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贸协定助力
北非国家通过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纺织品出口赢得了包括零关税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其纺织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埃及作为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已成功加入多个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体系,包括埃及—欧盟伙伴关系协议、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协定、非洲自由贸易区协定,以及美国、埃及、以色列“合格工业区”协议等。这些协定的签署,使得埃及的纺织品向美国、欧盟、非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时,可以享受零关税或低关税待遇,促进了纺织产品的海外销售。
摩洛哥则以高度的经济开放性脱颖而出,已与包括美国、欧盟等5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贸协定,覆盖了10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商品与服务的自由流通,摩洛哥不仅为其对外贸易铺设了更加顺畅的道路,还极大地拓宽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在对外贸易战略布局中,突尼斯高度重视与欧盟的紧密合作,并于2008年启动了突欧自由贸易区。欧盟作为突尼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占据了其对外贸易总额的约80%,特别是在纺织领域,突尼斯已成为法国纺织产品的第二大供应国和欧盟纺织市场的第五大重要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北非地区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也为北非纺织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