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大工匠|“周村织锦传人”——王利民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1-18 08:23:18 来源:中工网

  鲁锦生产历史达2500年以上,山东周村传统丝绸织锦工艺品,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体现精湛的中国丝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也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曾经被作为赠送国际友人的高档礼品。传承纺织织锦文化和技艺,他围绕织锦画的研制,进行技术攻关,运用传统技艺与现实艺术表现形式相融合,使织锦画独具丰富多彩和柔美景象,更好地反映织锦画的艺术功力和成就。他就是——“周村织锦传人”王利民。

  2016年,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淄博市总工会、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命名淄博凯利丝绸有限公司织造工坊主任王利民为“淄博金牌工匠”,同时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

  提到中国瑰宝丝绸,大家都会想到目前国内影响力比较大的云锦、宋锦等,生产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熟悉中国丝绸的业内人士知道,山东省的鲁锦生产历史达2500年以上,淄博凯利丝绸有限公司是江北地区掌握此技艺为数不多的一家企业。

  王利民,现为淄博凯利丝绸有限公司织造工坊主任。从事丝织技术一线工作40余年。起初,他学习鲁锦的想法很简单,进工厂学门手艺,有口饭吃,压根也没有想到自己后来能成为周村丝绸织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王利民告诉记者,鲁锦生产是及其细致的活儿,不仅技术要求高,且要眼明心细,更要耐得住寂寞。

  40年来,王利民在丝绸织造工艺、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攻关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的掌握了丝绸生产技艺。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深入挖掘传统丝绸文化的潜力,主导研发的凯利织锦画品种达40余个,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奖励。

  围绕织锦画的研制,针对老设备性能存在欠缺,技术工艺需升级换代的要求,王利民潜心攻克了多梭箱装置技术改造、选梭装置技术改造、熟丝色织工艺、颜色层次过渡与织物组织编排、卷曲送经部分改造等多项技术难题,运用传统技艺与现实艺术表现形式相融合,运用织物组织的规律变化,运用艺术特色与织锦技艺的完美结合,力争使织锦画独具丰富多彩和柔美景象,更好地反映织锦画的艺术功力和成就。

  为体现传统丝绸织造工艺的质感、精美和艺术价值,适应新作品织锦画工艺要求,他对传统的K76—160丝织机投梭部分进行技术改造,攻克了单经、单纬加捻32T/Cm生产工艺技术,在传统丝织机上增加隔离机架,装配现代化的电子提花装置,形成一个自动化、信息化与传统技术嫁接改造。借鉴和利用高等科研院校研制成功的丝织像景工艺自动处理软件,实现织锦画丰富的表现力;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配合基本组织,自动生成具有过渡层次的纹版,使织锦画表面颜色层次效果和画面层次更加丰富,立体感更强。

  作为周村丝绸织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利民深知做好鲁锦对于纺织行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倾尽心力所做出的织锦画代表作有反映周村景观地域文化的《周村八景图》,反映丝绸历史文化的《织女朝凤》,反映齐文化、孝文化的《缇萦救父》,反映历史名人名画的《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兰亭序》《福寿图》《百骏图》等作品,受到各界好评,周村丝绸织染技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利民主导设计的作品《真丝鲁锦画系列》在山东省旅游局2013年举办的第十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主持研发的《凯利织锦画》2013年被淄博市总工会、淄博市科学技术局、淄博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评为淄博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他与同事共同撰写的《传统真丝织锦画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过程》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论文。王利民满怀信心地说:他将毕生致力于鲁锦事业,在传承与弘扬光大上不懈追求。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供稿)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