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地区棉花采收基本结束。今年,地区740万亩棉花再次喜获丰收,预计总产达114.69万吨,亩均单产达153.8公斤(皮棉),较去年增加12.6公斤,如期完成了既定的生产目标任务。
地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硬科技”的强有力支撑。今年,地区各地因地制宜,全面推广精准施肥、齐苗化控、人工打顶等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引领实现了棉花产量、品质双提升。
精准施肥提高效益
“喷施了‘芸保凯’的棉田,棉花亩产达541公斤(籽棉),未喷施的亩产只有512公斤,足足提高了29公斤!”近日,在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提根村一棉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戴路宣布。精准施肥下的棉花再创亩产新纪录,令在场的棉农欢呼雀跃。
“没想到施肥这么有讲究,光施氮磷钾化肥还不行,还要分时段喷施‘芸保凯’有机肥,这样才能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今年我家棉花亩产都在500公斤以上,喷施了‘芸保凯’有机肥让我增收10余万元。”该村棉农刘建立激动地说。
“芸保凯”是地区正在提倡使用的一种新型肥料,喷施到棉花上增产效果明显。为了让广大棉农实地看到科学施肥的重要性,提根村举行了棉花实打实收现场观摩会,对喷施了“芸保凯”有机肥和未喷施的两地块棉花进行实收比较。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今年,地区各地以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为抓手,根据土壤中有机质、pH值等数据的不同,为相应的土地制定“营养套餐”,让广大棉农精准施肥,做到土壤“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在控制化肥用量、提高肥率的基础上,为棉花增产提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精准施肥“对症下药”成效显著,广大棉农的棉花亩产增加,棉花的颜色级、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等品质指标同比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棉花质量明显好于往年,带动棉农增收效益持续提升。
良种良法种优质棉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也是地区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今年,地区继续推行棉花“一主两辅”科学用种模式,使得棉花品质实现大幅提升。
“今年我种植的棉花品种是374,亩产达到550公斤以上,增长30%左右。”12月10日,在柯坪县启浪乡努尔巴格村,棉农拜德雄说起棉花的增收情况喜不自禁。
拜德雄是该村棉花种植大户,棉花种植面积180余亩。今年,他改种棉花新品种,结果让他大喜过望——亩增产50公斤,亩增经济效益近400元。
近年来,不少棉农为了追求产量频繁更换棉种,结果导致地区的棉花品种多、乱、杂,严重影响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和棉农增收。为此,地区加大棉花新品种研发力度,全面落实推行县域“一主两辅”用种模式,走棉花产业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之路。统计显示,今年地区各地棉花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棉花质量大幅提高。
机械上阵朵絮归仓
这几年,沙雅县塔里木乡仓塔木村棉农伊斯拉皮力·阿布都力再也没有为棉花采收而发愁,因为采棉机的田间作业,让他家的几十亩棉花半天就采收完了。
得益于农机补贴政策,3年前,伊斯拉皮力·阿布都力购买了一台国产采棉机,每年棉花采收季,除了采收自家的棉花外,他还驾驶着采棉机外出创收。
沙雅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这几年,该县不断引进现代化农业装备,让棉花种植、管理、采收实现机械化,全程机械化率达95%。
作为棉花种植大区,地区在发展高质量棉产业的进程中,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吸引农机企业落户等方式,以及示范推广棉花智能化生产技术,促进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智能控制、北斗卫星导航等信息化技术在棉花生产环节的应用,加快棉花生产“机械换人”步伐,实现棉花生产智能化转型。
新产品、新设备在田间的运用,让地区棉花产业全过程更加现代化。统计显示,在今年棉花采收期间,地区投入各类大型采棉机达1700余台,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达92.5%。
蓝天白云下,一台台大型采棉机穿梭在白色的棉海里,绘就了一幅幅“朵絮归仓”的“丰”景图,更助力地区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