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虽然仍下着大雨,宜宾市珙县孝儿镇天堂村波浪二社的农户陈均华仍然一如既往地在蚕棚里忙碌着。“这个蚕棚目前有6户农户在这里集中养蚕,今年我家领了43盒蚕种,一年可以养7批次,算下来还是有10多万元收入。”陈均华一边给蚕宝宝们喂食桑叶,一边介绍道。
据了解,孝儿镇天堂村是珙县支持蚕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项目的试点村,该村建设了智能化小蚕共育室2个,智能化小蚕共育室实现了“三控”——自动控温、自动换气与自动控湿,通过科学化养殖有效规避了传统养殖不可抗拒的风险的同时,每盒蚕可实现增产4—5公斤,产值可增加200元。
陈均华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共育员,自从共育室建好后,他租赁了村里的共育室负责小蚕共育工作。截止目前,天堂村共育室已养小蚕四批次,600余盒。
天堂一社的监测户周键外出务工了,母亲70岁,但身体硬朗,一直坚持养蚕,当我们问到老人家养蚕累不累时。老人乐哈哈地向我们谈起了她的养蚕经:“养蚕比种玉米好,就是摘桑叶和蚕上茧时要辛苦些。今年,我已经喂了四小盒(蚕种)了,收入有8000多元,儿子在浙江打工,偶尔也会寄一点钱回来,只要身体没有病痛,这日子挺好过的。”
家住底洞镇锦绣村六组的脱贫户冯正英,今年又扩建了一间30平方米的小蚕房,只见小蚕房里安装了对流窗和换气扇,地面已硬化,四周墙体已刷白,冯正英打趣地说:“这是我们给蚕宝宝们建设的新家,我们全家人都要靠它生活,所以不能亏待它们。”冯正英欣喜地说:“今年我们家已经养了三批蚕了,目前养蚕收入有3.2万元左右,我们打算还要喂三批。现在养蚕的政策太好了,我们家是脱贫户,政府还要给我们建设小蚕房补助,公司要给返租倒包补助、优质蚕奖励补助,还是养蚕才能让我们可以脱贫致富,我们攒着劲都要养呢。”
据珙县蚕桑办统计,2023年春季珙县发种共90187张,产茧5088.3吨,产值29517.3万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产值增收6583.6万元。截至2022年底,珙县桑园面积22.93万亩,养蚕农户18964户,其中已脱贫贫困户2139户。
据悉,珙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出台了《珙县促进蚕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围绕蚕桑产业“生产、加工、经营”三大体系,高标准建设基地,高水平发展加工,多渠道开发资源,智能化科技提升。逐步形成蚕业“一产优、二产强、三产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将蚕桑产业建成带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富民强县产业。2023年已安排资金1600万元,用于实施专业化小蚕共育室智能化改造185间,利用农户闲置住房改造养蚕中转房1300间,在房屋周围新建养蚕中转房2000间,新建室外养蚕大棚300个,新建智能化小蚕共育室3个,新建工厂化养蚕大棚2个,优质三龄小蚕共育工程补助计划82000盒,推广蚕业机械400台。以上项目支持所有养蚕农户,优先支持已脱贫户、监测对象,旨在充分挖掘群众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促进增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