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蚕业 打赢逆势而进攻坚战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1-31 08:44:44 来源:凉山日报

  茧丝绸产品出口受阻、价格下滑,行业压力传导至产业前端;优质桑园让地项目,产业基地缩面减产……

  近年来,交织叠加的不利因素,为凉山蚕业冲刺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挑战。2022年,凉山蚕茧、桑葚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2.7%、5.7%,蚕农茧款和桑葚收入增加2.19亿元,增幅达13.2%。

  探究凉山蚕业逆势而进原因,能看到逐级落实的精准举措撑起的高质量发展“骨架”,能感受到构成产业“血肉”的主体迸发的内生动力。挑战面前,党政领航,行业聚力,凉山蚕业跳起摸高,交出了高质量发展满意答卷。

  不利因素交织叠加

  据凉山州蚕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其明介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国际茧丝绸市场消费疲软,国内丝绸出口受阻、价格下滑,生产企业开工不足,茧丝需求降低。作为国内重要茧丝生产基地,凉山蚕业发展承受巨大压力,面临空前挑战。

  宁南县与德昌县,是凉山蚕业发展的两张名片。宁南是“中国蚕桑之乡”,高品位生丝是该县拳头产品,受疫情影响,该县生丝加工企业大批订单被取消,企业一度面临订单减少、库存堆积、资金困难等问题。疫情影响下,享有“中国果桑之乡”美誉的德昌,同样面临桑葚外调困难,价格下滑等困难。

  事实上,疫情仅是凉山蚕业面临诸多挑战中的一项。近年来,全州重大项目大干快上,很多优质桑园让地项目,仅州内两个大型电站库区,便淹没损毁9万多亩优质桑园。

  与此同时,国家“非粮化”“非农化”政策的提出,也给蚕业发展带来另一重挑战。王其明坦言,早在十多年前,凉山就开始尝试粮桑套种,并探索实践出相对成熟的“6215”粮桑复合种植模式,但对标国家粮食安全新要求,该模式在普及面和精细化上仍有待提升。

  在不利因素交织叠加背景下,凉山蚕业发展存在的产业基础脆弱,优质高产高效桑园占比不高,养蚕劳动力紧缺,部分蚕桑资源闲置,行业人才短缺等短板被放大,凉山要补齐蚕业发展短板势必承受更大压力。

  多维提升突破逆境

  “乡村振兴为蚕业发展带来大量机遇,只要我们找准路子、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在逆境中拨云见日,拓出一片新天地。”王其明道出了逆境中,凉山蚕业工作者的共同信念。

  信念,照亮前行道路,凉山蚕业迈开逆境前行脚步。

  靶向疫情给蚕丝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蚕业主管部门深入各县市调研,综合研判后,为企业开出了稳信心、抓营销、强质量、树口碑的良方。

  在行业主管部门引领和支持下,县市主动作为,护航地方蚕业发展渡过难关。如德昌县立足疫情期间桑葚外调困难,出台《关于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桑葚滞销问题的十条紧急措施》,在州县蚕业管理部门共同努力下,《十条措施》的政策力量得到最大程度挖掘。

  在优质桑园缩面减量的情况下,凉山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州上制定出台了蚕业发展指导意见,落实蚕业发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督导清单,宁南、会东、德昌、普格、甘洛等县扎实推进蚕桑“二次革命”、“果叶兼用”“产业振兴”和“产业帮扶”,多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多举措提振蚕农信心,推动蚕茧产量实现稳步增长。

  与此同时,凉山靶向提质增效目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各县市对空白桑园进行补栽补植、对低产桑园进行改造提升、对撂荒桑园进行重点管护,同时,在不影响粮食生产前提下新建桑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现在,我们的桑园作业道路不仅四通八达,宽度更达到3至4米,可容大车通过。桑园综合生产能力比前些年高多了。”王其明描述了基础设施改善后的优质桑园硬件情况。

  近年来,凉山持续加大蚕业投入,2022年,整合乡村振兴衔接、东西部协作和后续产业扶持等资金8800余万元,集中用于优质蚕桑基地、养蚕设施、桑园作业道路和灌溉渠系、现代农业蚕桑园区及新型养蚕大棚建设,夯实了产业基础,改善了养蚕条件,促进了产业发展。全州新建桑园1.47万亩,完成低产桑园改造2.8万亩,全州桑园面积恢复至49.04万亩。

  据了解,这些增量桑园以“6215”粮经复合种植桑园模式为主,全州粮经复合种植桑园和果叶兼用桑园数量占桑园总量一半以上。以此为依托,凉山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粮食安全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桑+N”套种模式,为助农增收、促进粮桑统筹发展找准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逆境中,凉山仍以责任重于山的认识,狠抓蚕种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不断改善蚕种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制种系数和服务水平。2022年,全州生产蚕种101.1万张,质检合格率均达100%,有力肩负了保障蚕业生产用种安全的重要责任。

  创新引领激发活力

  近年来,凉山更在蚕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中注入了创新力量。

  一方面,聚焦机制和模式创新,健全和完善蚕业发展管理服务、利益链接、生产经营、考核激励、区域协作机制;创新发展粮桑统筹、二次奖补、租赁蚕房及共享蚕房等新模式。另一方面,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依靠良种良法良机等科技手段着力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推广应用上推动创新。

  近年来,凉山育成“川凉桑1号”“川凉桑2号”两个本土桑品种,今年,还有一个桑品种即将提交审定。新蚕品种培育和选育工作也快速推进,近年内,凉山本土蚕品种数量有望达到1至2个。此外,凉山在人工饲料小蚕共育试验中迎来再次突破,桑蚕病原预知性检测投入蚕业运行。

  省力化和智慧化,是凉山科技兴蚕的另一重要成果。近年来,凉山蚕业发展大量投入电动升降蚕台、超声波补湿器、自动采茧机等省工省力化设施装备,智能共育室、智慧蚕茧收购等智慧蚕桑系统广泛应用。

  模式和业态上的变革,改变了几代人的养蚕方式,为现代规模化养蚕提供了根本保障。随着这项工作的持续深入,凉山栽桑养蚕一线涌现出大批养蚕大户。

  “我有近300亩桑园,准备继续努力,把规模扩大到500亩。在蚕业道路上,我是越干越有信心!越干劲头越足!”2022年,普格县养蚕大户黎远辉养蚕综合收入达95.5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蚕状元,同年,宁南县养蚕大户王作海,甘洛县养蚕大户黄正东、沙光英等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收入。这些养蚕大户在搞好生产的同时,还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在蚕业发展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了凉山蚕业“一池春水”活起来的又一鲜活例证。

  一项项成绩,宣示了凉山蚕业在逆势攻坚战中的胜利。2023年,凉山蚕业再启新征程。

  近段时间,州蚕业发展中心下沉一线,对2023年各县市蚕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各项工作将在“清单制”工作法的保障下层层落实。

  克服阻力、接续前行,凉山蚕业势将在奋进征程中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