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光阴飞驰,中国轻纺城进入了“三十而立”之时。面对发展的瓶颈和区域的局促,柯桥区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大开大合的胸襟,提出了打造“国际纺都、杭绍星城”的战略构思。根据这一构思,柯桥城市将立足本地,通过临空示范区建设,以产业提升来延伸经济版图、以融杭接沪来拓展城市外延,从而让柯桥城市真正走向全新时代、全盛时期!
从一条布街到国际纺都
——写在中国轻纺城冠名三十周年之际(下)
在轻纺城摸爬滚打了30多年,永盛工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傅国庆的人生历程和命运已经与轻纺城紧紧地融在一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傅国庆在萧甬铁路边上的一间房子里做面料生意,后来又搬进了东升路老市场区内的营业房内。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当时的东升路市场设施简陋,道路狭窄,但是,他以及轻纺城最早的一批布商在这里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业务做大,他有一种“螺丝壳里做道场”腾挪不开的感觉。后来老轻纺大桥建成通车了,傅国庆仿佛觉得自己的手脚也被放开了。傅国庆说,那时候真是一段“到处捡钱、遍地黄金”的岁月,他的公司在万商路那里拥有了1层至5层的营业办公楼。
傅国庆受益于轻纺城的故事还远没结束: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随着金柯桥大道两侧国贸区的建成,他又把公司总部搬到了这里,并买下了财富大厦25层整个楼层,设立了样品区、洽谈区、休闲区等,办公条件与以前也不可同日而语了,企业发展成为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工贸实业公司。而今,他的一些子公司和小辈们的企业搬到了中纺CBD和跨境电商区那里,可以说,柯桥城市发展到哪里,他的企业就拓展到哪里。现在,傅国庆常常站在财富大厦25楼的公司窗前远眺轻纺城老市场。他说,也许很多人每天经过东升路老市场而熟视无睹,但就是这条布街,既是很多布商的发家之地,也是中国轻纺城乃至柯桥新城的发源地。
从一条布街到一座城市,这是柯桥城市发展的浓缩和概括。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绍兴县的轻纺产业已有相当规模,当时的柯桥镇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出现了自发形成、批零兼营的“布街”;1985年,轻纺市场应运而生;1992年,市场正式改名中国轻纺城。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轻纺城已有建筑营业面积60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4万间,日成交额6500万元。随着轻纺市场的兴起和繁荣,柯桥已成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聚集地,柯桥城市化已水到渠成、蓄势待发。
2000年10月,绍兴县行政中心迁址柯桥,实现了“有县无城”到“迁址建城”的跨越,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把握市县行政体制理顺有有利时机,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充分吸收中国轻纺城长期发展而积蓄的能量,每年有重点的确定城市建设主题,掀起了柯桥新县城建设的高潮。特别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绍兴县提出了“611”城市建设计划,即6年间建起100幢左右15层以上或45米以上用于商业、酒店、商务、办公等方面的企业总部和现代商务大厦。今天我们在各类视频中常常见到的柯桥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场景,特别沿金柯桥大产两侧的高楼大厦,很大部分都是当时建设的,“年纪”不超过20岁。
随着市场形势和产业形态的不断变化,柯桥的发展也遭遇了新的挑战,更面对着全新的机遇。对此,柯桥区开启了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迭代升级的模式。在城市建设上,柯桥城市以创意大厦、会展中心、中纺CBD、跨境电商中心、绍兴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多功能、现代化建筑纷纷拔地而起,在丰富完善轻纺市场功能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柯桥的城市品位。
据了解,柯桥城市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2平方公里,到目前已经拓展到建成区达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接近百万这一中等城市的规模。
退休干部胡洪森目睹了柯桥城市的飞速发展,他说,如果说刚开始通过“兴商隆市、兴市建城”,轻纺城以自己爆发式的能量推进柯桥的城市建设,形成了“产城融合”的态势,那么现在,柯桥城市则是以自己的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来反哺、反馈轻纺城乃至柯桥纺织业的提升发展。
岁月不居,光阴飞驰,中国轻纺城进入了“三十而立”之时。面对发展的瓶颈和区域的局促,柯桥区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大开大合的胸襟,提出了打造“国际纺都、杭绍星城”的战略构思。根据这一构思,柯桥城市将立足本地,通过临空示范区建设,以产业提升来延伸经济版图、以融杭接沪来拓展城市外延,从而让柯桥城市真正走向全新时代、全盛时期!
这几天,位于轻纺城杭甬运河两侧的“水韵纺城”项目正在做开工建设的准备。轻纺城管委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既是对轻纺城老布街一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也是为了守住轻纺城乃至整个柯桥城市的魂魄,因为这里是柯桥城市的原点!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