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以来,短纤价格大幅下跌,自最高点8528元/吨跌至最低点6456元/吨,跌幅达到24.3%。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引发国际油价恐慌性下跌,PTA随着国际油价走低,跌幅达23%;乙二醇受煤价和国际油价双重下跌的拖累,跌幅超37%;PET聚合成本自5950元/吨以上跌至最低5400元/吨以下。我们分析认为,成本端坍塌是本轮短纤价格回调的主要原因。12月以来,随着原料价格止跌回升,短纤价格企稳反弹,但在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短纤很难走出独立上涨行情,后市将继续受成本主导。
原料已企稳回升
前期,由于美国联合多国释放石油战略储备及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引发市场对需求担忧的恐慌,国际油价一度出现了单日13%的大幅下跌。而当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维持明年1月增产40万桶/日的计划,并强调将继续密切监测市场,并在必要时对产量政策立即进行调整后,市场普遍交易短期利空已出尽的逻辑,国际油价出现了快速反弹。近日,奥密克戎对原油需求的影响边际趋于乐观,国际油价企稳回升,对稳定化工品市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与此同时,短纤加工费持续处于低位,工厂检修意愿增加。据了解,虹港石化、福建百宏、亚东石化开始停车检修,福建福化、逸盛石化都有降负运行,恒力2号装置按计划停车,预计12月PTA产量将明显下滑。12月7日,宁波镇海区临时封闭,导致当地物流运输受阻,同时逸盛新材料360万吨装置降负运行,但其大连装置恢复,整体来看,PTA12月供应将明显收缩。短纤的另一主要原料乙二醇,则受到多套新装置投产预期及港口库存回升的压制持续偏弱运行。在煤价底部横盘振荡的背景下,低库存、低估值的乙二醇继续下行空间有限,近期受煤炭价格反弹及镇海区封闭消息的影响而走强。整体来看,国际油价修复性反弹,聚酯原料企稳回升,对短纤起到成本支撑作用。
加工差逐渐修复
11月下旬,在产销单日大幅放量超500%后,短纤工厂库存大幅下降,CCF库存指数自8.7天降至1.4天附近,近期小幅升至3天左右,但仍处于偏低水平。12月初,短纤价格跌至年中低点附近,下游逢低采购意愿明显增加,12月3日日度产销升至80%以上,12月7日达到155%,本周短纤现货明显趋紧。销售好转的同时,短纤现货价格表现坚挺,基差持续走强至200—300元/吨附近。加工差也在同步修复,上周盘面加工差上涨至1200元/吨以上,现货加工差更是达到了1400元/吨以上的近半年高点。
此外,利润的修复支撑短纤开工率维持在偏高水平。自10月中旬限电政策逐渐放松后,短纤开工率从70%以下的低位回升至80%以上。11月中下旬,几大聚酯厂达成自律减产协议,短纤开工率小幅下降。在低库存与较好的利润支撑下,预期12月短纤装置检修与重启并存,供应减量可能不及预期,利润继续修复的驱动减弱。
新订单未见起色
在双控限电政策放松后,下游涤纱开工率迅速自55%恢复至76%的高位,目前纯涤纱和涤棉纱仍有较好利润,开工率维持在高位,对短纤的需求形成支撑。不过,从终端表现来看,“双11”过后,内需季节性走弱、海外疫情发酵、海运费高昂等影响出口订单,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订单则迟迟未见起色,当前纱厂仍主要在消化前期未交付订单。整体来看,终端订单偏弱意味着产业链成本传递并不顺畅,短期下游纱厂备货后维持高开工,但订单缺乏导致库存积压,制约短纤价格的上行空间。
综合来看,聚酯原料同步回升对短纤形成支撑,在产销顺畅、现货格局偏紧的背景下,短纤价格短暂走强,但近期疫情对下游消费市场影响较大,临近元旦及春节假期,终端可能会提前放假,供需未见实质性好转将限制短纤价格的反弹高度。1月合约面临仓单集中注销,加工差的修复给盘面带来较大的交割压力,1月合约在短暂反弹后随原料振荡。
中期来看,宏观因素和供需格局均对大宗商品价格不利,原料PTA和乙二醇仍处于快速扩产周期,预期短纤成本表现偏弱,绝对价格依旧看国际油价。长期来看,短纤行业将迎来巨头扩张期,长丝龙头企业新凤鸣旗下的中磊化纤一期30万吨已经顺利投产,二期还有30万吨计划投产,未来包括恒力石化、威联石化等均有短纤产能规划,届时短纤行业将迎来规模化投产周期,这为长线压力所在。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