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陕西省石泉县谭家湾农民谭福全在河水中淘金时,淘到一条金光灿灿的蚕,同时被淘到的还有若干五铢钱。
我国很早就有关于金蚕的记载,比如晋代陆翙的《邺中记》提到永嘉末年,在春秋霸主齐桓公墓中所发现“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不可胜数”;北宋李昉编纂的《太平御览》中也提到秦始皇陵里“以明珠为日月,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箱”……一直到这只汉代鎏金铜蚕的出土,才算有了实物佐证。这件鎏金铜蚕的出土,将石泉县养蚕的历史推前到汉代,说明了蚕桑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传统的蚕桑丝绸文化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发展蚕桑丝绸文化时将其与乡村旅游业进行结合,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金蚕小镇打造,需融合蚕桑文化独特魅力,开辟金蚕小镇旅游天地。
蚕桑丝绸文化与金蚕小镇旅游融合的可行性
一是消费者的需求促使融合
随着石泉打造全域旅游如火如荼,“鎏金铜蚕”这张名片扬名海外,“金蚕之乡石泉十美”冠名四面八方,经济不断提升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外来游客人气倍增,大都在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之下,前往山区农村放松身心,越热越火,许多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名胜古迹的村落因此得以快速发展。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石泉规划打造金蚕小镇建设,将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且独特的蚕桑丝绸文化也更有助于增强乡村旅游业的吸引力,这不但能够更好的提升乡村的旅游文化魅力,丰富乡村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品味等,更有助于石泉乡村旅游业以及蚕桑丝绸文化的协同发展。
二是企业的利益推动融合
当前,在发展蚕桑丝绸文化和乡村旅游业时已经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文化和旅游与经济的联系极为紧密,因此,当前大部分地区的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在发展时,都有企业为其提供经济支持,部分发展较好的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不论是蚕桑丝绸文化还是乡村旅游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使静态的旅游文化变得更加鲜活,其内涵也更加丰富,这样也将更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够实现多元共赢,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利益需求也使得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此外,政府的支持对于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政府从经济、居民需求以及就业等多个角度出发,也十分的支持二者融合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融合模式
一是文化科普模式
文化科普模式是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常见模式,一方面借鉴成功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经验,将二者进行融合发展时,另一方面以“鎏金铜蚕”蚕桑丝绸文化为平台,充分挖掘和展示蚕桑丝绸的文化内涵和科普价值,通过壁式立体丝绸只够线路图,展示我国古代连接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丝绸商业贸易路线,涵盖蚕桑丝绸文化的内容,融合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使游客全方位的了解传统的丝绸文化知识,对蚕桑丝绸的形成和发展有充分了解认识。通过这些方式使人们更为深入的了解古老的蚕桑丝绸文化,更好地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此外,结合蚕桑文化,举办“鎏金铜蚕出土日文化节”、“蚕桑丝绸文化节”、“桑果采摘节”、“桑葚酒宴会”、“蚕养体验”、“丝路故事会”等等,通过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蚕桑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吸引游客兴趣。
二是观光休闲模式
此模式也是蚕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和进步,有效利用当地自然,培育更多具有观赏性的桑树,如知名的龙桑和垂桑等都具有较好的观光价值,规划打造为园林观赏性植物,能够有效的实现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此外,乡村还可以尝试开发桑基鱼塘垂钓生态观光农业,也是当前比较普通的一种观光农业模式,需要投入的资金不高,操作简单方便,能够较好的与乡村环境进行融合,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环保价值。
三是桑葚蚕茧采摘体验模式
此模式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就是利用桑蚕资源自身的优势而发展,同其他的采摘模式类似,主要有桑果采摘、桑芽菜采摘、桑食品加工、养蚕缫丝等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游客的主观能动性,较好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和兴趣,二者进行融合之后,形成一种价值比较高的发展模式,只需把握好发展过程季节时间。金蚕小镇的建设,是做好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必然需要,对于推动石泉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