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当前,受粮棉比价失衡且市场持续震荡影响,棉农逐渐转向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将导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减少。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两大传统产棉区的粮棉生产结构相适,齐头发展。改革开放后,物质丰富,市场调节下,农产品余缺贱贵由市场需求决定。于是在棉花连年增种增产下,棉花逐渐成为内地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经历供销社棉麻公司统购统销及流通放开之后,棉花逐渐退出。
本世纪初,全国多地的粮棉比价为1:8左右,江苏省植棉面积超过500万亩,产量占比全国10%以上。时至今日,江苏棉花生产不足兴盛时的10%,粮棉比价大跌。据信息员最新调查,时下江苏优质粳稻(如9108)按品种、出米率等指标状况,最高收购报价已达每公斤3.50元左右;上市的年内新产小麦(如9023),最高收购报价已达每公斤2.65元左右;异地玉米到货报价每公斤3.00元左右,以上粮食在江苏盐城、南通等地均敞开收购,用途广泛,不受量限。
2020年当地最乐观的棉花收购均价为每公斤7.00元,与水稻、小麦、玉米的比价分别为1:2、1:2.7、1:2.3,如此比较效益,使水旱作物易于转化的江苏地区原先大面积棉田快速转为粮田或农牧畜禽种养生产加工区。在最近几年大力推进的土地规模集约化复垦和流转中,几乎没有一个传统植棉区将复垦或流转后的土地用于生产棉花,加上国家棉花产业政策“西移”,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在逐年萎缩。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